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

如果赢不了,那就加入战局!宝马在7月曾宣布不再参与价格战,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它又重新加入了这场竞争。

此次宝马采取了大幅降价策略,下调了55.52万元。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到了9月下旬,宝马i7运动套装版的售价从145.9万元跌至90.38万元,降幅如此之大,仿佛一辆宝马i7的价格落至另一辆宝马5系的水平。

至于宝马i3,仅需17万元即可轻松购得。在比亚迪被誉为“价格屠夫”的同时,宝马似乎是彻底“掀桌”。

3月时宝马3系经历了半价大降,到了7月又宣布提价,而到了9月,宝马又重新降价。在这涨价与降价之间的反复,是宝马难以隐藏的焦虑。

在中国,德国的BBA(宝马、奔驰、奥迪)品牌长期占据豪车市场的前列,成为中德、中欧合作的标志。根据数据,2023年BBA在中国的销售总量超过了230万辆,占据了超过75%的豪车市场份额。

在这之中,宝马尤其突出,2023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量达到824932辆,占BBA总销量的35%。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然而,正是这种市场领先地位的宝马,在2024年遭遇了严重挑战。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更环保、更智能的汽车选项。

为了占据市场先机,众多车企纷纷展开价格竞争。

特斯拉在降价销售Model 3和Model Y后,首开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序幕。

随后,比亚迪推出的荣耀版比亚迪秦PLUS,标价仅7.98万元,承诺以“电比油低”的策略贯彻到底。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见此形势,小鹏、问界、蔚来等车企也纷纷加入降价行列,进一步激化了价格竞争。

新能源汽车价格战一触即发,性能各异的车型令消费者纷纷出手。

根据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量分别达到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增长了30.1%和32%。

同时,理想、蔚来、小米su7等高端电动车品牌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无疑对以中国为最大市场的宝马构成了巨大挑战。

面对行业的内卷化竞争,宝马不得不重新加入价格战的混战之中。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6月份,宝马大幅降价登上热搜,i3从35万元降至17万元,7系直接下调20万元。

然而,降价并未能挽救宝马的销量,反而进一步下滑。

根据宝马集团的财报,2024年上半年全球市场销量为121.3万辆,同比微降0.1%。

在中国市场,宝马的表现尤为糟糕,销量同比下降4.3%,至37.64万辆。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销量下滑伴随着股价的跌落,导致多家银行急剧下调了宝马集团的评级。

面对如此不利的形势,原本以为宝马会采取更加合理的策略,却不料又做出了错误的举措。

7月12日,“宝马开始涨价”的消息窜升热搜。

宝马高调宣布退出价格战,将下半年的重点放在提升业务质量上,宣称部分车型的价格将提高3至6万元。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这一举措立即激起了广泛讨论。

许多消费者表示怀疑,“连降价都难以吸引买家,涨价又怎会吸引消费者?”

尽管有部分消费者是出于“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购入宝马,甚至有老车主期待自己的车价上涨,但这给了经销商足够的信心,他们拒绝低价交车,暗示已付款的用户需加价才能提车。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这种做法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不满,很多人表态“拒绝购买宝马”。

到了8月份,宝马在中国的销量从去年同期的6万辆骤降至3.48万辆,下跌了42%,几乎是腰斩的状态。

而声称支持宝马退出价格战的奔驰、奥迪等,只是口头上的支持,他们没有涨价反而接收了宝马流失的订单。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据了解,8月份奔驰售出了4.9万辆,而奥迪售出4.79万辆。

同时,国内新兴新能源汽车品牌理想也售出了4.8万辆。

在经历市场的“教育”和同行的“背刺”后,宝马不得不重新思考策略。

如今的宝马i3售价仅为19万元,i7从145.9万元大幅降至90万元。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而那些在涨价期间购车的3万多名用户,纷纷表示自己成了“大怨种”,不仅感到被“割韭菜”,还被周围人嘲笑。

一夜之间,曾经备受追捧的豪华车品牌,变成了众矢之的。

看着宝马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它陷入当前困境并非偶然。

首先,德国及整个欧洲,在过去十几年错过了互联网软件行业的发展机遇,造成了严重的人才短缺。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其他企业开始寻求突破,积极与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进行合作,而宝马却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狂降55.52万!17万入手宝马,刺痛了多少人!-有驾

其次,宝马一直将自己定位为“豪华汽车”品牌,长时间的市场领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傲慢”,从“宝马冰淇淋事件”就可见一斑。

加之经济衰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日益理性化,不再单纯追求奢华品牌,而是趋向于寻找性价比高的产品。

当前的新车市场几乎已达到饱和状态,连续的价格竞争导致许多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难以为继。

余承东指出,“智界R7每销售一辆亏损3万”,小米也表示,“每销售一辆车亏损6万”。除了比亚迪等少数头部车企外,如蔚来、小鹏、哪吒等新兴品牌普遍面临亏损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激烈的价格战已导致新车市场整体零售损失高达1380亿元。

如何在持续的价格战中生存下来,成为不只是宝马,而是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