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最近想买车,天天抱着手机查参数,逮着人就问哪款车省油。上周末我俩撸串,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账:“卡罗拉百公里5.5L,朗逸要6.1L,一年跑一万公里能省四百块钱呢!”我盯着他油光发亮的脑门,突然想起三年前自己买第一辆车时,也是这副魔怔模样。
那年我攥着15万预算,在4S店转得头晕眼花。销售员指着轩逸的仪表盘跟我打包票:“哥您看这油耗,7个油妥妥的!”结果提车第三天就遇上糟心事——开着空调爬立交桥,油门踩到底发动机干吼,后视镜里电动车都追上来了。最绝的是有次带全家出游,后备箱装满年货愣是爬不上农家乐的斜坡,最后是村里老乡开着五菱宏光帮我把车拽上去的。
去年给媳妇换车时我学精了,直接试驾了辆2.0T的迈锐宝。刚开始心里直打鼓:这美系车可是出了名的“油老虎”。没想到跑起来跟换了个人似的,红绿灯起步能把网约车师傅吓一跳,高速超车时推背感跟坐过山车似的。更魔幻的是有回跑省道,定速巡航开着空调,表显油耗居然降到5.9L,比我家那辆老轩逸还低。
前几天我把两辆车去年的加油小票翻出来算账,轩逸跑了八千公里花了4700块,迈锐宝跑了一万二花了8300块。看着差距挺大是不是?可细算下来每公里成本就差1毛5,相当于每天少喝半杯奶茶的钱。但要说驾驶体验,那真是智能机和老人机的区别——现在让我开轩逸,就跟穿着拖鞋跑马拉松似的浑身不得劲。
我邻居老王更绝,去年花26万买了辆混动SUV。结果疫情反复,他们公司改成每周三天居家办公。上周在地库碰见他,车轱辘上都结蜘蛛网了。“一年才跑三千公里,省的那点油钱还不够车价零头。”老王拍着引擎盖直叹气,“早知道加点钱上顶配,座椅通风按摩多实在!”
最近帮表弟选车时我学聪明了。小伙子在互联网公司996,买车就为周末带女朋友近郊游。我直接带他去试驾了辆国产2.0T,全景天窗打开那刻,小情侣眼睛都亮了。销售说百公里8个油,表弟刚要皱眉,我掏出手机现场教学:“你每周通勤坐地铁,每月撑死跑500公里,95号油贵5毛,一个月多花20块钱,不够你给女朋友买支口红。”
说到底,现在车企早不是二十年前的铁憨憨了。我哥们开的凯迪拉克CT5,闭缸技术能让V6变三缸,高速巡航油耗才6.8L。反倒是某些贴着省油标签的小排量车,市区堵车时频繁启停,油耗能蹿到两位数。就像健身教练常说的,基础代谢高的人,多吃点也不会胖。
当然我不是说油耗完全不用看。要是您天天跑业务,或者搞网约车副业,那必须精打细算。但像我这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与其纠结仪表盘上那零点几的数字,不如多关注下车里有没有CarPlay、座椅加热这些实用配置。毕竟车是伺候人的,不能本末倒置变成人伺候车。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小区地库里,开大排量车的邻居反而更懂省油窍门。开Q5的大哥等红灯时必关启停,开汉兰达的宝妈后备箱永远清清爽爽。倒是开飞度的外卖小哥,天天风风火火地板油,加油频率比谁都勤。所以说油耗这事,三分看车型,七分看脚法。
上个月陪朋友去二手车市场,发现个反常识的现象——当年号称省油神车的某些日系车,现在残值还不如同价位美系车。车贩子说了大实话:“现在年轻人买车要的是推背感,不是省那几毛油钱。您这车动力跟电瓶车似的,收回来得压三个月价。”
要是您还在油耗问题上钻牛角尖,不妨打开滴滴软件看看。现在专车清一色天籁雅阁,这些曾经的省油标杆在营运场景里确实能打。但反过来说,要是家用车都按网约车标准选,那跟把客厅装修成快捷酒店有什么区别?
最后说个真事:我丈母娘去年考了驾照,非要买辆微型电动车。结果提车三个月,总共就开去菜市场六次。昨天她神秘兮兮跟我说:“女婿啊,我发现这车有个致命缺点。”我心说该不会是续航虚标?结果老太太掏出手机:“每次停好车,微信运动都不给我计步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