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

丰田最近这番操作,颇有几分“筑巢引凤”的架势。说是要在国内搞“本土化”,更准确点说,是把造车的权杖,交到更懂中国门道的“自己人”手里。

这事儿,咂摸起来,挺耐人寻味。一边厢,自主品牌振臂高呼,要“雄起”;另一边厢,像丰田这样的“老炮儿”,也铆足了劲儿,想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玩出点新花样。这背后的算盘,拨拉拨拉,响得可不是一般的清脆。

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有驾

先说说丰田这回的“新政”。RCE体制,中国首席工程师,这名头,听着就掷地有声。说白了,就是以后像卡罗拉、凯美瑞,乃至雷克萨斯这些“熟脸”,从设计到落地,都得听咱中国工程师的。这可不是小修小补,而是釜底抽薪,要从根本上改弦更张。

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有驾

有人可能会撇嘴,觉得这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换个“中国特供”的马甲,继续忽悠人?要真这么想,那可就低估了丰田的“野心”。

想想看,早在2010年,丰田就在常熟砸下重金,建了全球规模首屈一指的研发中心。这可不是为了搞什么“花架子”。丰田章男当年就撂下话,要“因地制宜,打造真正适合中国路况的汽车”。这话听着像是在“凡尔赛”,但细品,人家是真想在中国这块“应许之地”扎根。

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有驾

再瞅瞅这次的人事更迭,丰田中国掌舵人都换成了咱中国人。这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要知道,跨国公司对中国区负责人的遴选,向来审慎至极。这次敢这么“放权”,足见丰田是铁了心,要让中国团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当然啦,丰田这般“慷慨”,绝非“菩萨心肠”。商贾本性,终归是逐利。“电车”在中国有多“蹿红”,大伙儿心知肚明。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本土“后浪”,个个身怀绝技,把这池春水搅得天翻地覆。丰田要是还抱着过去那一套“全球通吃”的“葵花宝典”,怕是要被这股新势力拍在沙滩上。

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有驾

所以,丰田的“本土化”,说穿了,就是为了更好地“接地气”,更好地“圈钱”。这事儿,不必遮遮掩掩,大大方方承认就是。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丰田这步“险棋”,能奏效吗?

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有驾

一方面,丰田的技术底蕴,毋庸置疑。这么多年“摸爬滚打”积累下来的经验,不是谁都能轻易望其项背的。而且,丰田对品控的执着,也向来有口皆碑。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这“风向标”,转得实在太快了。智能化、网联化,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消费者对汽车的“胃口”,也愈发刁钻。丰田能不能跟上这股“快节奏”,还真不好说。

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有驾

还有一点,那就是文化“鸿沟”。丰田的“精益生产”,强调流程和效率。但在中国,人情和关系,往往也举足轻重。丰田能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也是一道难题。

更深一层来看,当咱们兴致勃勃地探讨“中国人造中国车”的时候,有没有扪心自问,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车”?是外观设计更“对味儿”?还是配置更贴合使用习惯?抑或,是价格更“亲民”?

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有驾

这些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要有自己的品牌“调性”。如果只是亦步亦趋,拾人牙慧,或者单纯地堆砌配置,那终究也造不出真正能代表中国的汽车。

丰田这次的“大动作”,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的大潮下,闭门造车,终究是“死路一条”。我们需要借鉴国际巨头的“成功秘籍”,但更要坚守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丰田中国首席工程师更换后发力,能否引领本土化新潮流-有驾

正如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所言,希望能通过中国本土化研发和前沿科技的运用,反哺全球。这话,听着就让人“扬眉吐气”。

所以,不妨拭目以待,在“中国人造中国车”的时代浪潮下,丰田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彩蛋”。或许,未来的汽车市场,会因为丰田的“搅局”,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