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项目要用到Vissim二次开发,所以重新学习Vissim,在这里用百度有驾做学习笔记,大部分搬运自本科时期的实验手册。这里只写操作笔记,用到的版本是Vissim5.3学生版,基本操作与4.3版本和最新的版本差别不大,后面二次开发用到的版本是Vissim4.3,相关的安装包网上都可以找到,二次开发的内容可以看一下基于Python的VISSIM二次开发。
VISSIM为德国PTV公司开发的微观交通流仿真软件系统,用于交通系统的各种运行分析。该软件系统能分析在车道类型、交通组成、交通信号控制、停让控制等众多条件下的交通运行情况,具有分析、评价、优化交通网络、设计方案比较等功能,是分析许多交通问题的有效工具。VISSIM的操作使用主要分为建立路网、仿真测试和结果评价三大步骤,这里以建立一个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为例进行讲解,对交叉口控制就不做介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帮助文档。
在介绍具体操作步骤前,先简单介绍Vissim中菜单项和功能键,如图所示。下拉菜单中分别为:文件、编辑、查看、基础数据、交通、信号控制、评价、仿真、演示等,左侧为快捷工具栏。
1)背景导入
VISSIM能够显示的底图来源有两种文件格式:
导入过程:
2)添加路段
定义好比例尺后,下一步就可以开始画Link线了。选中快捷工具栏上的,在路段的起始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沿着交通流运行方向将其拖动至终点位置,释放鼠标,会出现路段属性界面。
1)定义各类分布
VISSIM中的许多参数是以分布的形式定义的(非固定值),这样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交通的随机性本质。大多数的分布采用经验或随机数据进行定义。依次选择:基本数据→分布,访问相应分布,其中最常用的是期望车速分布。交通构成中,每种车辆类型都可以定义目标车速的随机分布。依次选择:基本数据→分布→期望车速分布,打开期望车速分布窗口,通过编辑键可以编辑VISSIM软件提供的缺省速度分布特性通过新建键可以自己定义新的速度分布特性。其他分布的操作与期望车速类似。
2)目标车速控制
当VISSIM路网的自由流车速发生变化时,需要定义一个车速分布变化。定义车速分布变化的方法有两种:
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差别在于:使用减速区定义时,车辆在接近减速区时自动开始减速,并在刚刚到达减速区时正好达到设定的车速,通过减速区后,车辆自动加速到原有车速;使用目标车速决策定义时,只能改变通过目标车速决策断面的车辆的车速。
减速区
目标车速决策
3)交通构成设置
交通构成是对进入VISSIM路网的每一股交通流构成的定义。注意:公交线路上的交通构成需要单独定义。交通构成是VISSIM输入交通流量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在定义输入交通流量之前对其进行定义,行人流量也可以定义为一种交通构成。依次选择:交通→车辆构成…,定义输入交通流量的交通构成。交通构成包括一种或多种车辆类型及其在输入交通流量中所占的相对比例,以及车速分布的列表。
4)交通流量输入
用户可以定义不同时间进入路网的交通流量。输入交通流量与路段和时间间隔有关。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车辆进入路段的规律服从泊松分布。若定义的输入交通流量超过了路段的通行能力,车辆将在路网外部“堆积”。当“堆积”的车辆无法在定义的时间间隔内进入路网时,VISSIM将产生一条错误信息,同时写入日志文件(*.err),并在仿真运行结束时通知用户。定义输入交通流量:
车辆的行驶路径由从路径决策起点(红线)到路径决策终点(绿线)的一个固定的路段和连接器序列组成。路径决策起点与路径决策终点是一对多的关系。车辆行驶路径的长度不是一个固定值。行驶路径决策功能仅对经过定义的车辆和没有任何路径信息的车辆起作用,这些车辆只有在通过路径决策终点后才能够接收新的路径信息。一条线路是指从路线选择点到目的点的路段和连接段固定顺序,每一个路线选择点可以有多个目的点。
如果红线和绿线之间不存在连续的路段和连接器序列,VISSIM将无法找到行驶路径,黄色粗线和路径窗口都不会出现。此时,需要改变路径决策终点的位置,或路径决策终点所在的路段,或创建必要的连接器。
依次选择:仿真→参数…,打开仿真参数窗口,设置仿真参数:
交通规则,右行/左行:指定车辆的标准行车位置(如:英国和香港采用左侧通行)。它将影响高速公路上的驾驶行为(快车道上的超车行为)、已知路段的反向路段的位置、港湾式公交站点的位置。
仿真时间:仿真运行时间长度。其中包括了仿真运行初期的准备时间。
起始时间:时钟上显示的仿真运行开始时刻。
仿真精度:即一个仿真时钟内(1~10)计算车辆位置的次数。1表示车辆在每个仿真时钟只移动一次;10表示每个仿真时钟计算十次车辆的位置,这使得车辆运行更加平顺。仿真运行速度的变化与仿真步长成反比。
随机种子:初始化随机数产生器。使用相同的输入文件和随机数,将产生相同的仿真运行结果。随机数不同,车辆的到达规律也不相同,因此可能导致仿真运行结果的差异。
仿真运行速度:仿真时钟与实际时间的比值,单位:秒。如果选择最大值,仿真程序将以最快的速度运行。仿真运行速度的变化对仿真运行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可以在仿真运行期间对其进行调整。
中断时间:仿真程序运行到该时刻时,VISSIM自动切换到单步运行模式。使用该选项,可以在仿真运行期间有选择地观看某个特定时间的交通状况。
在设置完各参数后,选择菜单“仿真→连续”,程序开始进行仿真,点击
可以对仿真进行中断、停止以及继续,仿真运行窗口如下图所示。
为了得到评价输出数据,必须首先激活相应的评价类型。评价类型的输出数据可以在线显示(如:信号配时表),也可以输出为外部的数据文件,部分评价类型同时支持上述两种数据输出方式。数据文件使用分号作为分隔符,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其导入电子数据表(如:Excel),以进行更深入的计算和动画呈现,重点介绍行程时间、延误、数据收集点和排队长度。
在路网中定义了行程时间检测区段,VISSIM能够评价平均行程时间。检测区段由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组成。平均行程时间(包括停车时间)是指车辆通过检测区段的起点直至离开终点的时间间隔。
在行程时间检测区段的基础上,VISSIM能够生成路网的延误数据。一个或多个行程时间检测区段组成一个延误检测区段。通过这些行程时间检测区段的所有车辆都将被其所属的延误检测区段捕获。
由于延误检测区段是由行程时间检测区段组成的,所以无须对其进行专门定义。
依次选择:Evaluation→file→delay→configuration,配置延误的相关参数:
单击“OK“开始运行。结束后在文件夹中将出现.rsr的文件,用Execel打开。文件内容是一个数据表,包括:检测区段的延误数值、检测时间间隔。
使用数据采集点可以进行单点数据采集操作。
VISSIM的排队计数器可以提供三类数据:⑴平均排队长度⑵最大排队长度⑶排队车辆的停车次数。这里所指的排队是从上游路段或连接器的排队计数器的设置位置开始计数,直至排队状态下的最后一辆车。如果排队计数器设置在多车道路段上,它将记录所有车道的排队信息,并报告最大排队长度。只要车道上仍有车辆满足排队计数器定义的排队条件,排队计数器将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排队长度的单位是米,而不是车辆数。排队计数器可以设置在路段或连接器上的任何位置。但是,最合适的设置位置是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停车线。
掌握上面的操作基本可以搭建自己的仿真环境了,下面是我们研究团队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做的一项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