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汽车圈这价格战,总让我联想到早市上那些大爷大妈,为了几毛钱的差价挤破头。表面瞧着挺喧嚣,可真能淘到什么宝贝疙瘩吗?这回奇瑞的星纪元ET,直接把中大型豪华SUV的门槛儿砸到了十七万挂零,这阵仗,在圈里被戏称为“釜底抽薪”。可问题来了,这把火烧得旺不旺?还是仅仅是又一次“蚀本赚吆喝”的戏码?
先聊聊这“釜底抽薪”的底气。奇瑞这次,算是把箱底儿都抖出来了,什么“黄金增程”、“雪豹四驱”、“猎鹰智驾”、“飞鱼底盘”,听着就挺玄乎。尤其是那个“黄金增程”,号称一升油能捯饬出3.71度电,这能效,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还有那“食用级安全”的座椅用料,如今,车企也开始卷健康了,算是卷出了新名堂。
可咱也得掂量掂量,这些技术果真是绝无仅有吗?还是仅仅在既有基础上做了些修缮?说到底,汽车这玩意的精妙之处,不在于零星技术的堆砌,而在于整体的契合与调校。就好比烹饪,食材再精贵,要是掌勺的厨子手艺不济,也烹不出什么山珍海味。
再唠唠这价码。十七万挂零,就能入手中大型豪华SUV,确实颇具蛊惑力。但低廉的价格背后,是否隐藏着配置的缩水?或者说,日后维保费用的攀升?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精明的商家断不会做折本的营生。况且,价格战一旦白热化,极易酿成恶性循环,最终戕害的是整个行业的福祉。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当然盼着能购入价廉物美的座驾。但也要秉持理性,切莫被低价冲昏头脑。须知,汽车并非日用快消品,而是要长久使用的家伙事。若只图一时便宜,买回去却发现纰漏百出,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与坊间认知相悖,许多人以为自主品牌的崛起,仰仗的是低价策略。实则不然,技术革新与品牌塑造才是重中之重。倘若仅仅沉溺于价格战,那只会让自主品牌囿于低端竞争的泥淖,难以真正实现向上突围。
当然,奇瑞此番“釜底抽薪”,也并非一无是处。起码,它打破了市场的固有藩篱,让消费者有了更为多元的选择。并且,它也倒逼着其他厂商,不得不加快技术迭代与产品升级,从而擢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只是,这般“釜底抽薪”式的比拼,究竟能维系多久?它能否真正襄助星途品牌力挽狂澜,进而引领奇瑞开启新一轮品牌跃升的征程?这恐怕还需假以时日。
依稀记得早些年,国产手机也曾历经一轮惨烈的价格鏖战,最终胜出的,并非价位最低的,而是技艺最精湛的。汽车行业,恐怕亦是如此。
因此,星纪元ET此番“心诚则灵”,能否奏效,关键在于,它是否确凿拥有足够的“干货”,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要知道,消费者并非懵懂无知之辈,他们终将用真金白银来站队。而这“真金白银”所投的,不仅仅是价格,更是对技术、品控与品牌的信赖。
与其说星纪元ET在“釜底抽薪”,不如说它在给自主品牌提了个醒:想要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单凭低价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仰仗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既包括有目共睹的技术,也包括潜移默化的品牌价值。唯有将这两者都打磨到位,方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