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1”发布,定价或10万内,车小量大,还嫌贵?

最近两年,电动车的江湖里突然刮起了一阵“迷你风暴”——五菱宏光MINIEV靠着不到3万的价格横扫市场,比亚迪海鸥用灵巧身段和长续航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就连曾经“只造老头乐”的思皓花仙子都开始玩起科技感。正当大家以为“小车赛道”已经被国产品牌包圆的时候,大众突然甩出一张新王牌:车长不到3.8米,号称“欧洲五菱”,定价可能压到10万内的ID.1,直接让整个市场炸开了锅。

大众“ID.1”发布,定价或10万内,车小量大,还嫌贵?-有驾

当德国工艺遇上中国式精打细算

大众“ID.1”发布,定价或10万内,车小量大,还嫌贵?-有驾

别看ID.1的车身比POLO还短一截,大众可是在这块“小饼干”里塞满了黑科技。3880mm的车长比五菱缤果还短了20厘米,但MEB Entry前驱平台硬是给它腾出了四门五座的空间。海外媒体试坐后调侃:“后排膝盖离前座只有一拳距离?放在欧洲这叫够用,放在中国这叫‘刚好能塞下丈母娘’。”更绝的是,大众把ID.3上的热泵空调、智能车机系统全搬了过来,方向盘加热这种在10万级车里罕见的配置居然也没落下。有网友翻出配置表惊呼:“这哪是入门车?分明是穿着背心拖鞋的隐形富豪!

大众“ID.1”发布,定价或10万内,车小量大,还嫌贵?-有驾

电池省钱的秘密藏在西班牙

大众“ID.1”发布,定价或10万内,车小量大,还嫌贵?-有驾

要说ID.1最狠的杀手锏,还得看大众在西班牙瓦伦西亚搞的“电池革命”。别人家降成本靠砍配置,大众偏要玩技术流——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直接把成本砍掉四成,38kWh的电池组塞进底盘,WLTP续航愣是做到了322公里。有业内人士算过账:“同样容量的电池,宁德时代卖给别家要4万块,大众自己造能省1万5。”更绝的是他们学起了特斯拉的“电池混搭术”:低配用便宜耐造的磷酸铁锂,高配上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这种“精分式”操作让同行直挠头:“德国人什么时候学会菜市场砍价的本事了?

大众“ID.1”发布,定价或10万内,车小量大,还嫌贵?-有驾

价格屠夫遇上地头蛇

大众“ID.1”发布,定价或10万内,车小量大,还嫌贵?-有驾

16.77万人民币的海外定价传到国内,评论区瞬间被“劝退”刷屏。但大众中国的高管们早就在秘密会议上拍桌子:“在欧洲卖2万欧元是赚钱,在中国卖9.98万照样有得赚!”这话可不是吹牛——对比比亚迪海鸥顶配8.98万的价格,ID.1要是真能压进10万,相当于用合资品牌的身份打出了国产车的王炸。不过五菱经销商们听到风声后淡定得很:“我们缤果月销3万台靠的可不是配置,而是五菱神车四个字自带流量。”更有车评人一针见血:“大众得先想明白,中国年轻人要的到底是‘德国精工小车’还是‘能装菜能接娃的电动神器’。”

城市穿行神器还是面子工程?

实地探访过概念车的媒体人这样描述ID.1:“转弯半径比共享单车还小,在菜市场里调头都不用倒车。”但真到了拼实用性的环节,380升的后备箱遇到五菱缤果790升的“移动仓库”立马露了怯。有宝妈在论坛吐槽:“带娃出门光婴儿车就塞满后备箱,德国设计师怕是没体验过中国式全家出游。”不过年轻上班族们倒是很买账:“每天通勤50公里,周末还能去郊区露营,关键是开大众标比开‘老头乐’有面儿啊!

2027年的战场早就不一样了

别看现在各家都在为ID.1的定价吵得火热,真等到2027年量产时,电动车市场恐怕早就换了天地。比亚迪今年刚放出风要造6万级的海鸥Plus,五菱暗搓搓研发着续航500公里的宏光MINIEV Pro Max,就连小米汽车都放话要加入战局。大众全球研发总监私下透露:“我们在西班牙工厂囤了40GWh的电池产能,到时候价格战打起来,谁先扛不住还不一定。”不过中国网友早就看穿了套路:“现在吹得天花乱坠,等真上市了要是没有无线充电、没有露营模式、没有车载KTV,分分钟被国产新势力教做人。”

这场“小车大战”看似是价格与配置的比拼,实则是传统车企与新能源势力对未来出行话语权的争夺。ID.1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大众转型的决心,也映出了中国市场的残酷——在这里,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不断进化的生存游戏。当德国工程师埋头优化0.01毫米的接缝时,中国车企已经在研究怎么在车里装麻将桌了。这场较量,或许从ID.1方向盘加热功能保留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