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智驾激战正酣,燃油车却在打价格战
除了这些品牌,还有众多新能源车企纷纷发力。“蔚小理”、问界、极氪、智己等 20 多个汽车品牌均推出城市 NOA 等智驾能力。小米宣布 SU7 城市领航辅助功能即将全国开通;理想汽车持续高研发投入拥抱 AI 技术,基于端到端和视觉语言模型的双系统智能驾驶技术架构已完成千人规模的测试用户推送。据乘联分会发布的《2024 年 6 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显示,2024 年 1 - 6 月新能源乘用车 L2 级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到 66.4% ,智能驾驶市场处在加速渗透的窗口期。预计 2025 年国内搭载 NOA 功能的车型销量或将达到 500 - 600 万辆,智驾能力已然成为新能源车企的必争之地。
然而,与新能源汽车在智驾领域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燃油车市场却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沼。上汽大众新车途岳新锐 “一口价” 起售价低至 7.99 万元,直降 4.6 万元;9 月 10 日,上汽大众帕萨特 2025 款出众款推出一口价,售价 15.99 万元起;2025 款福特蒙迪欧一口价,售价低到了 14.98 万元起 。东风日产全新天籁真心版采取限时 “一口价” 模式,12.78 万元的售价直接把中高级轿车的价格降到了 12 万元区间;别克昂科威 Plus 推出限时 “一口价” 16.99 万元,比指导价直降 6 万元;全新凯迪拉克 XT5 上市,限时 “一口价” 26.59 万元,限时直降近 13 万元。
燃油车为何不积极参与智驾竞争,反而执着于价格战呢?难道是它们甘愿在这场汽车产业的变革中被新能源汽车甩在身后?其实不然,燃油车在智驾领域的滞后,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而变速箱问题,便是其中一块难以逾越的绊脚石。
燃油车智驾困境:变速箱成 “拦路虎”
(一)燃油车动力系统基本结构
要了解变速箱为何会成为燃油车智驾的阻碍,我们首先得深入了解燃油车的动力系统基本结构。燃油车的动力核心是发动机,它通过燃烧汽油或柴油,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强大的动力 。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不会直接传输到车轮,而是需要经过变速箱这个关键部件。
变速箱就像是一个 “动力调节大师”,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行驶工况。在汽车起步时,需要较大的扭矩来克服车辆的静止惯性,变速箱会选择较低的挡位,将发动机的扭矩放大,使车辆能够顺利启动。而在高速行驶时,车辆需要更高的转速来保持速度,变速箱则会切换到较高的挡位,降低发动机的转速,以节省燃油和降低噪音。
从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经过变速箱的变速变矩后,会通过传动轴传递到车轮,从而驱动车辆前进或后退。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电脑(ECU)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是汽车的 “大脑”,通过接收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如车速、发动机转速、油门踏板位置等,来精确控制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时间以及变速箱的换挡时机,确保车辆的平稳运行和最佳性能。
(二)高阶智驾对动力响应的高要求
高阶智能驾驶对动力响应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几乎可以用 “苛刻” 来形容。在高阶智驾状态下,车辆需要能够快速、精准地对各种复杂路况和驾驶指令做出反应,这就如同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必须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动作执行能力,才能在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当车辆遇到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时,智驾系统需要立即发出指令,让车辆迅速减速或避让。这就要求动力系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响应,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以及变速箱的挡位,使车辆能够按照智驾系统的指令,准确地完成减速或避让动作。如果动力响应出现延迟或不准确,就可能导致车辆无法及时避开障碍物,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在自动驾驶的跟车场景中,车辆需要根据前车的速度和距离,实时调整自己的速度和行驶轨迹。这就需要动力系统能够与智驾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智驾系统发出的加速或减速指令,能够迅速传递到发动机和变速箱,使车辆能够平稳地跟随前车行驶,保持安全的车距。
(三)变速箱如何阻碍燃油车智驾
那么,变速箱究竟是如何阻碍燃油车实现高阶智驾的呢?这主要是因为燃油车的智驾信号传递过程较为复杂,存在明显的延迟。当智驾系统发出一个动力调整指令时,这个指令首先要传递到发动机的控制电脑,发动机控制电脑根据指令调整发动机的转速。然后,变速箱的控制电脑接收到发动机转速的变化信号,再根据预设的换挡逻辑,控制变速箱进行换挡操作。最后,经过换挡后的动力才会通过传动轴传递到车轮,使车辆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信号传递和动作执行,导致整个动力响应过程存在明显的延迟。在一些对动力响应要求极高的高阶智驾关键场景,如紧急变道、快速避险等,这种延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假设车辆在高速行驶时,智驾系统检测到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变道。由于燃油车动力响应的延迟,从智驾系统发出变道指令到车辆实际开始执行变道动作,可能会有几秒钟的时间差。在这几秒钟内,车辆可能已经与障碍物非常接近,即使最终完成了变道动作,也可能会因为时间紧迫而导致操作失误,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由于没有复杂的变速箱结构,智驾信号可以直接转化为轮端动作,动力响应几乎无延迟 。这就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高阶智驾对动力快速、精准响应的要求。
现有燃油车智驾水平及局限
(一)L2 级驾驶辅助系统普及情况
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中,许多燃油车已经配备了 L2 级驾驶辅助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以丰田凯美瑞为例,其部分车型搭载的 TSS 智行安全系统,包含了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DRCC)、车道循迹辅助系统(LTA)和预碰撞安全系统(PCS)等功能 。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可以开启 DRCC 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设定好车速和跟车距离后,车辆就能自动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前车加速,它也加速,前车减速,它也减速,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LTA 车道循迹辅助系统则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车道线,当车辆偏离车道时,系统会自动施加转向力,帮助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央行驶,有效减少了因驾驶员疲劳或疏忽导致的车道偏离事故。
再比如大众迈腾,其装备的 Travel Assist 全旅程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整合了 ACC 自适应巡航和 Lane Assist 车道保持系统 。在时速 0 - 210 公里范围内,该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驾驶员只需轻轻握住方向盘,车辆就能按照设定的速度和路线行驶,大大减轻了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二)为何 L2 级已是燃油车智驾的 “天花板”
尽管 L2 级驾驶辅助系统在燃油车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这几乎已经是燃油车智驾的 “天花板” 了。这是因为 L2 级功能对动力响应速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是在一些相对简单、路况较为单一的场景下发挥作用,如高速公路的巡航、车道保持等 。在这些场景中,车辆的行驶状态相对稳定,对动力系统的调整需求并不频繁和急促,燃油车现有的动力系统和变速箱能够满足其基本要求。
而更高阶的智能驾驶,如 L3 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车辆在各种复杂多变的路况下都能做出快速、精准的决策和动作,这对动力响应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由于变速箱的存在,燃油车的动力响应延迟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其难以满足高阶智驾对动力快速、精准响应的要求。这就好比一个短跑运动员,穿着一双沉重的靴子,无论他多么努力,都很难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燃油车想要突破 L2 级智驾的限制,实现更高阶的智能驾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未来燃油车智驾发展可能的突破方向
(一)技术改进设想
面对变速箱这一阻碍燃油车智驾发展的难题,科研人员和汽车工程师们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索各种可能的技术改进方向,试图打破这一困境。
优化变速箱控制逻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变速箱控制逻辑主要是基于固定的换挡规律,根据发动机转速、车速和油门开度等参数来决定换挡时机 。然而,这种固定的换挡逻辑在复杂多变的驾驶场景下,往往难以实现最佳的动力匹配和响应速度。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使变速箱的控制逻辑能够根据实时路况、驾驶习惯和车辆状态等多种因素进行动态调整。通过大量的实际驾驶数据训练,让变速箱的控制算法能够自动学习和适应不同的驾驶场景,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换挡控制,从而提高动力响应速度,满足高阶智驾对动力快速调整的需求。
研发新型动力传输系统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之一。一些研究机构和车企正在探索新型的动力传输方式,如采用电子离合器替代传统的机械离合器,或者研发新型的液力变矩器 。电子离合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点,能够在瞬间完成离合动作,大大缩短了动力传递的延迟时间。而新型液力变矩器则通过优化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了动力传输效率,减少了能量损失,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动力响应速度。例如,湖北威能达动能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 “一种液力变矩器” 专利,通过新增的离心切换机构,使得液力和机械传动切换能够自动根据发动机曲轴转速实现,有效提高了动力传输效率 ,这为燃油车动力传输系统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市场策略调整
除了在技术层面寻求突破,车企也需要对市场策略进行调整,以在智驾研发投入与价格竞争之间找到平衡。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价格竞争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份额,但从长远来看,过度依赖价格战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车企可以适当加大在智驾研发方面的投入,将智能驾驶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虽然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规模效应的显现,智驾技术的成本有望逐渐降低。通过提供更先进的智驾功能,车企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便捷化驾驶的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车企还可以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策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推出具有不同智驾配置和价格定位的车型 。对于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可以提供价格相对较低、智驾功能较为基础的车型,满足他们的基本出行需求;而对于追求高科技、高品质驾驶体验的消费者,则推出智驾功能更丰富、更先进的高端车型。这样既能兼顾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在智驾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总结与展望
在当下汽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中,新能源汽车凭借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显著优势,如鱼得水,不断抢占市场份额,而燃油车却陷入了价格战的泥沼,在智驾之路上举步维艰,变速箱成为了其难以跨越的巨大阻碍。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断言燃油车在智驾领域已毫无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燃油车在智驾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可能的突破方向。在技术改进上,通过优化变速箱控制逻辑,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有望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换挡控制,提升动力响应速度;研发新型动力传输系统,采用电子离合器或新型液力变矩器等,也可能有效改善动力传输效率,缩短动力响应延迟。
在市场策略调整方面,车企应重新审视智驾研发投入与价格竞争的关系,加大在智驾研发上的投入,将智能驾驶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采取差异化市场策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未来的汽车市场,智能驾驶无疑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赛道。燃油车若能突破技术瓶颈,成功跨越变速箱这一绊脚石,实现智能驾驶的进阶,必将在市场中重新站稳脚跟,与新能源汽车展开一场更为精彩的较量。我们期待着燃油车在智驾领域能够迎来新的突破,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智能化的出行选择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