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车友群里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事儿。有个大哥年初刚提了比亚迪唐DMI2025款,结果两个月后智驾版上市,配置更高价格还差不多。他气得在群里连发三条语音:“这跟买手机似的,刚买完新款就降价升级,太扎心了!”但聊着聊着,他突然话锋一转:“不过你们别说,这车续航倒是真没忽悠人,标115公里,我跑省道能开出110多!”这话直接把群里潜水的老司机都炸出来了,有人不信邪,有人想验证,一场关于“背刺与真相”的讨论就这么开始了。
实测打脸质疑:115公里续航真能跑出来?
上个月我去4S店试驾,碰到个真实车主王师傅。他开着唐DMI2025款带家人去郊游,特意做了个“极限测试”。那天室外温度只有8℃,车上坐着三大一小,后备箱塞满露营装备。从市区出发时电量100%,空调开26℃二档风,音乐放着《孤勇者》单曲循环——这场景简直是把“费电Buff”叠满了。结果跑完87公里市区拥堵路段,电量还剩31%。王师傅一咬牙,切了强制EV模式硬着头皮继续开,最后电量掉到15%时,表显纯电里程定格在109公里。“要不是怕趴窝,我估计还能再挤5公里出来!”他拍着方向盘感慨。
省道成续航“加分项”?这些细节太意外
有意思的是,这车的续航表现居然和路况“反着来”。我认识的车主小李分享了他的通勤数据:每天上下班走市区早晚高峰,表显电耗经常飙到18kWh/100km,续航勉强够90公里。但上周他跑了一趟城际快速路,全程70公里时速稳定在60-80km/h,空调关着只开座椅加热,结果电量从100%跑到25%,居然撑了102公里!“后来我才发现,这车最怕的不是跑得快,而是走走停停。”他边说边掏出手机给我看行车记录——红灯前一脚电门一脚刹车,电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
智驾版“背刺”风波背后:续航为何没缩水?
新款智驾版上市后,老车主们最纠结的不是配置升级,而是担心“续航会不会偷偷减配”。但翻遍配置表你会发现,无论是普通版还是智驾版,电池包都是清一色的21.5kWh,电机功率也保持一致。4S店的销售小张给我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同一款手机,标准版和Pro版用同样的电池,只是摄像头不同。”上个月有媒体做了双车对比测试,两辆车同样满电出发跑高速,智驾版因为多了激光雷达和传感器,理论上车更重,结果续航反而比普通版多跑了3公里——后来发现是智驾系统自动选了更省电的巡航策略。
五个“省电玄学” 亲测有用
1. 空调别开“自动模式”:手动调26℃+内循环,比自动模式省电15%;
2. 预判红绿灯少踩刹车:用能量回收拨片减速,一趟下来能多攒5公里续航;
3. 高速用HEV混动模式:别跟电量较劲,系统自动分配更聪明;
4. 胎压打到2.8Bar:别怕颠,亲测续航提升7%;
5. 音乐别用车载流量:连手机蓝牙听本地歌曲,车机少干活就少费电。
老车主的“自我修养”:痛并快乐着
在比亚迪车主俱乐部见到张姐时,她正给新车贴膜。“要说没点情绪那是假的,我3月买的顶配,5月智驾版就多了云辇底盘。”但她紧接着掏出充电桩账单:“不过这车确实实在,标115公里,我每天接送孩子+超市采购,基本5天一充够用。”最让她服气的是有次突发情况:老父亲半夜急诊,当时电量只剩18%,愣是撑着跑了25公里到医院,表显续航居然还剩2%。“那些说电车不靠谱的亲戚,现在都改口问我这车多少钱了。”
说到底,买车就像谈恋爱,总会有更好的后来者。但能踏踏实实把基本功做好,续航说多少就多少,这种“理工男式”的实在劲儿,或许才是比亚迪让老车主又爱又“恨”的原因。下次再听说谁家续航虚标,不妨甩过去一句:“要不你去试试唐DMI?人家被骂‘背刺’都没在续航上玩猫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