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陈帅
新能源产业家主笔、多年新能源一级投资人、新能源及科技行业百万加报道作者
产业家锐评——新能源产业家旗下深度评论栏目,以锋利笔触划开产业表象,为行业变革提供独到视角。
本周二,传闻已久的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国标几经酝酿后,终于发布了,非常明确的就是到明年7月,新卖车辆的电池要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对此我想说:别说明年了,其实这个新规下个月执行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3月份的车祸发生以后,群众们都很破防:
你发布会上说好的又是电芯倒置、又是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控标准、结果烧了以后就告诉我这都是高配置才有的,标准款就没有。
难道丐版车主的命就不是命?
记得前几年,我参加一个锂电行业会议,演讲嘉宾对下面乌泱泱的从业者感叹到:
中国消费者为你们的成长真是付出太多了!
你们知道美国是怎么罚起火的韩国电池厂的吗?
2021年,因为供应的电池在充电时起火,通用汽车被迫大规模召回汽车,最后找电池供应商LG要了整整19亿美金(122亿人民币)的补偿,让LG狠狠的出了一把血。
2021年,任何一家除了宁王以外的电池企业,如果遭到122亿的索赔,怕都是要十年白干了。
中国新能源车的能成长到今天,除了政府的补贴,消费者的牺牲真是也不容忽视啊!
到了这次的新国标,工信部重拳出击,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安全要求,给大家划一下重点:
第一:电池不起火
新国标进一步明确热扩散测试中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并提出了更严格的技术要求,即“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而以前的标准(2020版)是“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失控报警信号”。
这个不多说了,如果真的能严格执行这条,新能源车主们最大的梦魇就解决了。
第二:电池包底部耐碰撞
新国标还新增底部碰撞测试,通过用30mm直径的钢球,以150J的能量撞击三次,考察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达标要求同样十分严格,即达到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150J,相当于0.22口径的枪给你来上一发的能量,当然没有子弹那么强的穿透力,但反复测试三次,也堪称严格了,可以说是电池包版本的针刺实验了。
第三:电池经常高压充电也安全
新国标还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考察动力电池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要求电池达到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同样满足不起火、不爆炸。
比较反直觉的是,充电自燃这个场景比车祸自燃的概率还大的多,根据2022年新能源车起火统计,22.67%的车辆是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而只有9.33%是因为碰撞起火。
而且现在各家疯狂的上800V高压快充、只告诉消费者充电速度快了,丝毫不提快充导致“锂枝晶”生长带来的电芯内部短路的风险,这和狂吹智驾简直如出一辙。
宁德时代CTO高焕都吐槽,为了超充,过多牺牲电池产品的可靠性、寿命、安全,甚至能量密度,这其实是不可取的。
综合来看,这个规定可以说面面俱到,把电池起火的核心三个原因:
外部加热触发、机械冲击短路、内部加热触发
全都包括进来了、从整包设计、到电池内部反应也都考虑周全,说是“史上最严”并不为过。
甚至有人还发出疑问:这个标准到底是画饼还是真的能做到?
其实也很简单,这个标准做不做的到? 你看看是谁在做带头大哥就知道做不做的到了,看看带头大哥背后跟着的兄弟名单就知道了。
宁德是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无热扩散(NP)技术概念,并推出了高镍三元方案的产品,现在都研发到了第四代了。同年,欣旺达也推了一款“不起火”电池了(也是三元),还拿了奖。
起草单位里前排就坐的几位肯定都是有备而来的。
当然,准备方案,说起来也不神秘,在技术储备充足的前提下,核心还是舍得对整包PACK料加足。
结构件上强度、绝缘材料补足、散热系统也要升级、把每个阶段的安全buff都加满。宁德的麒麟电池、蜂巢的龙鳞甲电池、欣旺达的“不起火”方案,都是这么做的。
一句话,车企你要是觉得这件事有点难办,那就找下电池大哥、加钱、这事加钱就能解决。
上个月小米的事故发生后,不少吃瓜群众跑去C家问是不是你们的电池,C家表示基础款跟我们没关系哈,麒麟可是特供高端车的,群众又赶快跑去B家问,那这就是你咯,B家表示,这个PACK可不是我们做的。
现在C家和B家估计再遇到小米,高低都得来一句: 你这都是不加钱导致的,供应商就供应商吧,不丢人,别上来就整什么自研了。
C家今年讲财报的时候就说了,2024年麒麟电池、神行电池占公司出货的30-40%,其产品普遍比行业价格水平高出5-15%,今年有望增长至62%-70%。
信心为什么这么足,原来车企的软肋早已经看穿。
当然,不少老牌主机厂自己也是有技术储备的,吉利有金砖、上汽有魔方、长城有大禹、也都是把安全buff叠足的产品。
这里吐槽一句,各大厂商的取名不是麒麟电池、龙鳞甲电池、就是金砖魔方,要不还有大禹电池、天工电池,很难明白他们到底是在用科学还是魔法造产品。
吐槽归吐槽,新规出台以后,作为新能源韭菜,只希望主机厂和电池厂都能好好做人。
主机厂,别发布会讲的天花乱坠、遥遥领先,出了事告诉我们丐版的车是没有这个配置的,你得上pro max 才行。
丐版车主的命也是命啊!
快充也好、续航也好,这些咱都不敢要求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但是安全,丐版车主得和土豪版车主对齐。
另外一点,头部电池企业明显是本次国标的大赢家,尾部技术储备不足的电池厂大概率会被清洗出局,那麻烦留在桌上的企业:千万别又双叒叕做测试特供的产品了。
说一千道一万,再严的国标也是做标准试卷的,既然如此,如果电池企业只是想着速通测试,很容易整出一堆测试满分,实战拉垮的产品。
新国标推广后,靠着国家标准的背书,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信任度肯定又要上一个台阶。
但如果主机厂或者电池厂还在里面整骚操作,那可真是太对不起一路陪产业走过来的消费者。
毕竟他们
可以在新能源车续航不足的冬天穿羽绒服
可以在过年回家的路上排队2小时充电
可以淡定看待二手车残价腰斩的“环保情怀”
甚至可以半夜爬起来抢低谷电价省下两杯奶茶钱
他们要的,只是真心被考虑的“安全”、“安全”、“安全”, 而已。
-END-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