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

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有驾
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有驾
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有驾
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有驾
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有驾
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有驾
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有驾

豪华从来不是奔驰的唯一底色,对性能的追求,贯穿整个品牌生命周期。

自1886年世界第一台汽车诞生,到1894年第一场汽车赛事举办,奔驰都是亲历者,创始人卡尔·本茨也凭借自己的“发动机绝活”,为世界带来新的曙光。

2025年,是一级方程式75周年,也是F1中国大奖赛回归的第二年,奔驰作为顶级厂牌车队,继续征战赛场,而在赛事前夕,全新第二代AMG GT 63 4MATIC+也迎来中国首秀。

AMG GT 63 4MATIC+纯正燃油魅力

谈到奔驰的运动基因,AMG是离不开的话题,这个曾经的“御用改装厂”,在1999年被正式“收编”,随后便成为奔驰的又一个品牌Icon。

历史上,AMG所打造的产品,无疑代表着尖端工业制造,各种传奇跑车、性能机器“斩获”小哥哥小姐姐的心。

此外,一人一机的装配方式,为其赋予了精神内核,从此冰冷的工业制造,具有了温度。这不仅提升了人文价值,也成为车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AMG GT是奔驰的性能代表,更可以说是德国的超级跑车。自从奥迪R8停产、宝马更多专注高性能房车后,AMG GT就是为数不多可以和意大利“掰手腕”的超跑。

2014年9月,第一代梅赛德斯-AMG GT问世,它顶着SLS AMG继任者的身份出现,也是第二款全权由梅赛德斯-AMG独立研发的跑车。

2009年,SLS AMG亮相法兰克福国际车展。

作为第一款由AMG独立研发的车型,SLS AMG不仅拥有源于鸥翼门鼻祖梅赛德斯-奔驰300SL的惊艳外形,更是在性能上遥遥领先同级别车型。

至此,AMG GT与SLS AMG完成了新王交替,成为品牌性能的丰碑。

2014年9月,第一代梅赛德斯-AMG GT问世

2015年起,AMG GT系列连续10年成为F1官方安全车。

2016年6月,AMG GT R发布,创下纽博格林7分10秒92圈速。

2017年1月,AMG成立50周年,AMG GT C发布,定位介于AMG GT S和AMG GT R之间。

2020年7月,AMG GT Black Series发布,6分43秒616创纽博格林北环量产车圈速记录。

2023年8月,第二代AMG GT全球首发,是第5款梅赛德斯-AMG独立研发车型。

2024年4月,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全球首发,搭载E PERFORMANCE混动技术。

2025年3月,AMG GT 63 4MATIC+正式中国首秀,也是今天的主角。

相比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AMG GT 63 4MATIC+是一台纯正的燃油机器,它表达了最原始的机械魅力。当点燃发动机,排气轰鸣之时,你甚至能感受到曲轴运动、齿轮咬合的意象。

AMG GT 63 4MATIC+搭载M177 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拥有430千瓦、800牛·米的动力,匹配AMG SPEEDSHIFT MCT 9速变速箱,可实现3.2秒破百。

发动机采用了“Hot inside V”90度夹角布局,结构更紧凑、涡轮响应更迅猛;优化全新油底壳、重新布置中冷器等,一系列操作为发动机增加涡轮压力、提高空气流量,实现更强的性能表现。

AMG主动式行驶控制(AMG ACTIVE RIDE CONTROL)悬挂系统,带主动式液压侧倾稳定功能,可在几分之一秒内抵消侧倾的影响。

AMG高性能四驱增强版,搭配可锁止的电控限滑后差速器,可高效地将牵引力在四个车轮间动态分配,同时标配后轮主动转向系统(双向各2.5度转向角),实现更快的出弯速度,在漂移模式下还能锁定100%后驱,带来无限的漂移乐趣。

在设计上,AMG GT 63 4MATIC+延续长轴距、短前悬、大倾角前风挡和低矮宽体车身,直瀑格栅配合全新车灯设计,营造出很强的视觉冲击。

平滑的车侧曲面与后车肩相连,凸显肌肉美感。5段主动式可调尾翼集成于后备箱盖,当车速高于80公里/小时,角度可动态调整,提升稳定性。

内部拥有12.3英寸3D数字仪表+11.9英寸竖置中控屏,内置AMG专属性能菜单,可实时监控80余项车辆动态数据。赛道模式下,AR-HUD抬头显示可叠加赛道地图与圈速分析,配合AMG TRACK PACE虚拟工程师功能,提供专业级驾驶辅助。

AMG GT 63 4MATIC+可以说是奔驰百年技术的综合体现,纯粹的燃油动力、“机械碰撞”的性能传递,都带给用户更多情绪价值。

F1赛场的3次“银箭时代”

AMG GT跑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赛道密不可分,从2015年起连续10年担任F1赛事安全车,保障比赛顺利进行。

在2025新赛季,曾经创下“纽北最速量产车”纪录的AMG GT Black Series与AMG GT 63 S 4MATIC+四门跑车,分别担任安全车和医疗车。

在F1赛道上,奔驰更是以三次“银箭时代”和车队“八连冠”的成绩称雄围场,具有无人撼动的地位。

所谓银箭时代,可以追溯到1934年的W25赛车,当时比赛规定任何车辆不得超过750公斤,但是梅赛德斯奔驰W25重量751公斤,车队经理当机立断,将油漆涂装抹掉,就这样成功瘦身1公斤,裸露出的纯色银铝合金车身,就像一枚银箭,穿梭在赛道当中。

从1934到二战爆发的几年里,梅赛德斯-奔驰的银箭赛车,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整个赛车大奖赛。特别是在1935年,新款的W25B更是在10场欧洲大奖赛中赢得了9场冠军。

奔驰第二次重返赛场在1954年,他们在连续两年时间内,凭借强大的新款银箭W194赛车,获得了车手和车队的双料冠军。

时间来到2014年,从这年开始,奔驰开启第三次“银箭时代”,连续8年获得车队冠军,创造了历史。

2025赛季,梅赛德斯车队迎来新人——基米·安东内利,是史上第三年轻的F1车手。他与乔治·拉塞尔搭档,在新赛季揭幕战便“三四带回”,让车队以并列27分的成绩领跑积分榜。

F1上海站,奔驰AMG车队对W16 E PERFORMANCE赛车进行优化,在悬挂系统、空气动力学方面进行了调整,凭借及乔治·拉塞尔出色的驾驶,排位赛仅以0.082秒的差距位列第二。

正赛后,乔治·拉塞尔在比赛中充分利用了赛车的优势,在弯道中多次实现精彩超越,最终成功登上领奖台,为梅赛德斯车队赢得了季军荣誉。

据说,这个领奖台是梅赛德斯车队历史第300次领奖台,其中129场胜利、98次拿到第二,以及73次拿到第三。

基米·安东内利则排名第五,梅赛德斯车队收获双积分。

F1往往是民用技术的“孵化器”,在严苛的极限环境下,可以更好的“逼出”创新技术,而高强度同场竞技,又能验证技术的成熟度。

比如NANOSLIDE缸壁镀膜技术,以超薄低摩擦镀膜代替发动机缸套,最多可将发动机运转摩擦损失降低50%,2005年被用在AMG 6.3升V8发动机上。

2022年6月,F1赛车同款E PERFORMANCE混动系统,被用在AMG ONE上。此后这一套研发理念,完整下放至量产车上,目前E PERFORMANCE已应用于AMG的GT四门跑车、SL、S、C、GLC,以及GT两门跑车等6款车型上。

在中国,为世界

面对产业转型,奔驰也在进行不断尝试。

前不久,全新梅赛德斯-奔驰CLA迎来了全球首发,这是一款纯粹的电动车,基于MMA平台打造,搭载了800伏电气架构、碳化硅(SiC)逆变器、并配备了同级领先的两挡变速箱,提供不同驱动形式、动力版本和电池容量,奔驰把它定义为新时代的到来。

除此之外,奔驰在智能化方面也开始与中国深入合作,从“在中国,为中国”逐步变成“在中国,为世界”。

最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京举办,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又一次作为代表发言。

他表示,对于奔驰来说油电并行将成为关键,上海研发中心主导开发的L2++高阶智驾系统已适配中国复杂路况,即将搭载于全新CLA车型。

北京团队设计的后排信息娱乐系统则瞄准中国用户对“第三空间”的需求,未来将反向输出至全球市场。

根据规划,2026年年中,长轴距GLE SUV 新车型将在北京奔驰投产,到2027年将推7款中国专属车型。

结语: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唱衰”BBA的舆论风向,并且逐渐形成“流量密码”。

实际我们要对百年品牌心存崇敬,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能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都代表了一种定力。

以奔驰为代表的德国汽车,在技术实力上并非“跟不上时代”,而是用户期待不同,他们往往选择“大胆探索,谨慎应用”的态度,在全球化的格局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是发展根本。

AMG GT 63中国首秀,F1“炼狱”下出狠货-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