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25年Q1财报暴雷:净利润暴跌71%,马斯克调整战略应对多重挑战
近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71%至4.09亿美元,营收下滑9.2%至193.35亿美元,核心财务指标全面低于市场预期。这一“天崩开局”的业绩表现引发资本市场震荡,特斯拉股价盘后一度重挫,市场对其战略方向与马斯克多重身份的争议再度升温。
一、财报数据揭示盈利困境:汽车业务毛利率创十年新低
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一季度净利润与营收双降,汽车业务收入139.67亿美元同比下滑20%,毛利率更跌至12.5%,为近十年最低水平。若剔除碳积分收入,特斯拉汽车业务或已陷入亏损。交付量方面,全球交付量33.67万辆同比下降13%,其中Model 3/Y交付量下滑12%,新款车型产能爬坡受阻与消费者观望情绪成为主要拖累因素。
二、多重因素致业绩承压:政治争议、关税与竞争加剧
品牌声誉受损:马斯克担任特朗普政府职务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欧洲市场销量暴跌超50%,部分消费者因政治立场转向竞争对手品牌。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的分析师指出,特斯拉当前面临的“声誉冲击”是导致业绩下滑的核心因素之一。
供应链与关税压力:美国进口关税政策导致依赖中国电池与墨西哥零部件的特斯拉成本上升,马斯克虽强调“供应链本地化”,但LFP电池产能仍难以满足需求。
中国车企围剿:比亚迪、小米等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特斯拉多次降价策略压缩单车利润,马斯克承认“中国车企最具竞争力”。
三、马斯克战略调整:聚焦技术突破与品牌修复面对质疑,马斯克宣布从5月起大幅减少政府事务投入,每周仅1-2天参与政府工作,全力回归特斯拉管理。这一决定主要是为了应对特斯拉因他参与政治事务而遭受的品牌声誉受损和市场业绩下滑。未来战略聚焦三大方向: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计划6月启动CyberCab试运营,年底部署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押注技术颠覆潜力;
低价车型与储能:原定低价版Model Y推迟至2025Q3或2026年初,储能业务同比增长67%成第二增长曲线;
关税博弈:公开主张降低关税,但强调决策权在政府,称特斯拉“受影响最小”。
四、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短期承压,长期技术博弈
财报公布后,特斯拉股价经历剧烈波动,但最终因马斯克回归承诺收窄跌幅。分析师观点分化加剧:巴克莱等机构下调目标价至275美元,摩根士丹利仍看好其AI与机器人技术潜力。特斯拉已删除“2025年汽车业务重回增长”预测,市场普遍认为品牌修复、供应链调整与新技术落地速度将决定其能否扭转颓势。
特斯拉一季度财报暴雷,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政治环境、供应链博弈与市场竞争中的脆弱性。马斯克“技术赌注”与“成本平衡”的双重考验仍在持续。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推出低价版Model Y,并扩大储能业务,此外还将在自动驾驶技术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加大投入,这场关乎全球新能源霸主地位的博弈,正迎来关键转折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