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以“推特治国”闻名的马斯克,最近却一反常态地沉默了。当富士康的Model B一次次推迟上市,外界期待的“钢铁侠式”犀利回应迟迟未至,这场科技圈的“无声博弈”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故事要从三年前说起。2021年,富士康突然在电动车领域“放大招”,一口气发布了Model C、Model E和Model T三款车型,连名字都和特斯拉的“Model家族”撞车。马斯克当时就调侃过:“造车不是找手机代工厂就能搞定的!”没想到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直接喊话:“希望有一天能帮特斯拉造车。”这波操作,直接把“碰瓷式竞争”玩出了新高度。
到了2022年,富士康又亮出Model B,名字谐音梗被网友疯狂吐槽,甚至传出“上市要改名”的消息。这辆车的参数倒是挺能打:450公里续航、3.9秒破百,侧面长得像大众ID.3,还号称要在中美德三国同时开卖。但最魔幻的是,原定2023年量产的计划,硬生生拖到2024年底才说要“准备量产”,等到真正交车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要说富士康造车也不是没努力过。他们花重金买了美国工厂,找来设计过法拉利的设计公司操刀,还搞了个能兼容多种车型的电动平台。2023年Model C预售时,32小时拿下1.5万订单的“战绩”看着挺唬人,但仔细想想,这和当年贾跃亭的PPT造车有什么区别?有车主调侃:“我订的车还没到手,富士康新车都发布五款了!”
更耐人寻味的是马斯克的态度。当年李想在社交平台晒出理想汽车智驾系统碾压特斯拉FSD的对比图,马斯克尚且会阴阳怪气两句。可面对富士康这波“Model全家桶”的疯狂碰瓷,马斯克愣是装起了哑巴。业内流传着两种猜测:要么特斯拉根本看不上这个“贴牌玩家”,要么富士康手里真捏着让马斯克忌惮的底牌——比如那个号称能代工任何品牌的MIH平台。
其实富士康的野心早就写在脸上。手机生意不景气,他们就跑去和日产谈合作,还放话要在2025年拿下5%的电动车市场。但现实总比理想骨感:之前说要帮拜腾造车,结果拜腾先凉了;现在Model B量产时间一推再推,网友都开始玩梗:“建议改名Model Delay(延迟)。”
眼下最着急的恐怕是等着买车的消费者。有人算过账:从2022年首次亮相到现在,Model B跳票次数比马斯克放卫星的次数还多。富士康说今年四季度能准备好量产,可转头又传出要和日产搞联合开发的消息。这让人不禁怀疑:他们到底是在认真造车,还是在玩“战略忽悠”?
这场“跳票罗生门”或许很快会有答案。有内部消息说,第三方机构正在筹备横跨20个省市的大规模实测,Model B到底行不行,很快就要见真章。只是不知道当测试结果公布时,马斯克是会继续沉默,还是终于憋不住要吐槽一句:“就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