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周末清晨,一家五口带着露营装备钻进车里,后备箱塞满帐篷、折叠椅和烧烤架,车顶行李架上还绑着两辆山地自行车。车子轻松碾过坑洼的土路,穿过溪流,最后停在一片开阔的山谷。孩子们跳下车兴奋地喊着:“爸爸,这车比上次租的SUV还能装!”——这就是第四代三菱得利卡车主的日常。
你可能觉得面包车不就是拉货载人的工具吗?但这款诞生于90年代的“铁盒子”,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个“全能选手”。它既有MPV的七座大空间,又有硬派越野车的四驱系统,甚至被改装成移动咖啡车、露营房车。最近国内平行进口商放出一批左舵版车型,让不少车迷直呼:“等了三十年,终于能合法上路了!”
一、面包车的外表,越野车的灵魂
第一次见到第四代得利卡的人,总会忍不住多看两眼。圆滚滚的车身像刚出炉的吐司面包,但离地间隙比普通轿车高出一截,轮胎上还沾着泥巴——这种反差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有人开玩笑说:“别的面包车怕刮底盘,这车专门找烂路开。”
它的杀手锏是“超选四驱”系统,和帕杰罗同款技术。平时用两驱模式省油,遇到泥地一键切换四驱,分动箱还有低速挡位放大扭矩。2015年有群北京车主开着二手得利卡进藏,在海拔5000米的垭口,同行的城市SUV都开始“高反”熄火,这辆老面包车愣是挂着低速四驱爬上了坡。“油门踩到底也就40码,但就是稳当!”车主老张回忆道。
二、移动的客厅,能装下整个家
打开侧滑门,最让人震撼的是车内空间。三排座椅像变形金刚般灵活:中排能180度旋转,和后排放平组成“会议室模式”;全部折叠后能塞进三辆公路自行车。广东的户外俱乐部曾用这辆车拉过皮划艇,4米长的船身斜着插进车厢,后门还能勉强关上。
更绝的是它的“露营模式”。把第二排座椅前翻,第三排放倒,瞬间变出2米长的平整空间。成都的摄影师小林直接在车里铺了床垫:“我和媳妇带条狗,省了酒店钱。晚上透过全景天窗看星星,比帐篷舒服多了。”
三、柴油机配机械四驱,比电动车还省心
“这车发动机舱里装的不是引擎,是块秤砣!”修车师傅老李对4D56柴油机赞不绝口。这款2.5升机器虽然只有105马力,但低转速就能爆发200牛·米的扭矩,拉着一车建材爬坡也不费劲。天津港的平行进口商透露,有台1995年的得利卡跑了80万公里没大修,“车主就换过三次正时皮带”。
和现在满大街的涡轮增压+双离合组合不同,第四代得利卡全是机械结构:液压助力转向、拉线式油门、实体按键空调。黑龙江的冰雪路面上,有车主试过零下30度一把着车:“电子设备多的车早就冻傻了,这车拧钥匙就能走,暖风还特别足。”
四、改装界的“乐高”,玩出百变花样
在日本二手车市场,四代得利卡被称为“成年人的大玩具”。有人加高底盘换AT轮胎,变身丛林探险车;有人装上厨具水箱,改造成移动餐车。最夸张的是东京的咖啡店主,他把侧滑门改成对开式玻璃窗,车顶架起遮阳棚,后备箱藏着意式咖啡机。“每天开着去不同街区,比租店面划算多了。”
国内玩家也不甘示弱。云南的越野俱乐部给得利卡加了差速锁和绞盘,车队穿越丙察察线时,这辆面包车竟然比牧马人先到达营地。“别看它重心高,轴距短通过性反而好。过炮弹坑时,车尾一扭就过去了,特别灵活。”
五、平行进口新选择,情怀与实用兼得
以前国内想买四代得利卡,只能找右舵水货车,上路还得提心吊胆。今年平行进口商引进左舵版,算是圆了老车迷的梦。虽然30多万的价格能买辆汉兰达,但懂行的人算得清账:“带大梁的非承载车身、纯机械四驱,这些配置现在的新车都给不了。”
广州的梁先生刚提车就跑了趟川西:“带着父母和两个孩子,四个行李箱加摄影器材,空间绰绰有余。翻折多山时挂四驱,发动机声音都没变调。”更让他惊喜的是油耗,2.8T柴油机百公里不到9升,“比我家那台3.5L的SUV省一半油”。
结语
在这个电车横行的时代,第四代得利卡像是个固执的老匠人。它没有自动驾驶、没有超大屏幕,但那份“能带你去任何地方”的底气,反而成了稀缺品。当越来越多的车追求“智能化”,这辆老面包车提醒着我们:有时候,简单可靠的机械之美,才是穿越山河湖海的最大底气。
下次你在国道上看见辆绿色方盒子,车顶绑着脱困板,轮胎带着泥浆,别忘了竖起大拇指——那里面坐着的,可能是个比越野车车主更会玩的硬核玩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