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终将认同,这3项技术是新能源车的必备特性,让人越用越放心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占比持续攀升,关于其技术发展的讨论也日益激烈。

一些人坚信电池技术是新能源车的核心,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也有人认为智能交互才是关键,它将塑造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更有人提出,舒适性才是车辆的终极追求,车应该成为一个移动的家。

这些观点或许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在我看来,有三个技术才是新能源车的必备功能,它们能让我们的用车体验更加安心。

你终将认同,这3项技术是新能源车的必备特性,让人越用越放心-有驾

首先,全域800v技术备受瞩目。

尽管至今仍有人对此持保留态度,认为基础设施不足使这项技术难以发挥效用。

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在基础设施相对欠缺的欧洲,这项技术也已开始受到追捧。

这并非广告炒作,而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250千瓦的超充桩已成为主流,占比超过80%,且数量仍在持续增长。

我国只是发展顺序不同,高速超充桩的建设相对滞后,因此目前可能觉得不够实用。

你终将认同,这3项技术是新能源车的必备特性,让人越用越放心-有驾

但再等两年,当你驾驶一辆没有800v技术的车辆时,充电时间将是别人的至少一倍,你能否接受这样的等待?

此外,随着半固体电池的普及,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纯电车将越来越多。如果车辆不支持超快充,出行将极为不便。

正因如此,特斯拉的电动皮卡也采用了800v技术;而蔚来汽车的新品牌乐道甚至计划采用900v高压架构。

对于一个换电品牌来说,本无需过分依赖超快充,但这样的布局却表明了一个趋势:无论新能源车的形式如何,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超快充技术将成为必备且至关重要的功能。

你终将认同,这3项技术是新能源车的必备特性,让人越用越放心-有驾

其次,智能驾驶技术也备受关注。

尽管有些人对智能驾驶仍持怀疑态度,就像我父亲一样,即使驾驶我的电车也不愿使用这一功能。

他认为智能驾驶不稳定,还是自己驾驶更可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智能驾驶技术没有价值。

事实上,“智能驾驶”已经超越了“帮人开车”的狭义范畴,在广义上具有更多价值。

例如,在车辆起步前,它能自动“环视一周”并作出提醒,防止意外发生。同时,在起步阶段还会自动限速,避免因起步过急而撞到行人或其他障碍物。

试想,如果2023年那起“老师撞死学生”的事件中,涉事车辆配备了这一功能,或许悲剧就能避免。

此外,智能驾驶技术还衍生出了复杂的“盲区监控”功能。当行人或电瓶车靠近时,系统会自动警告并作出提醒,从而避免事故。

你终将认同,这3项技术是新能源车的必备特性,让人越用越放心-有驾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在AEB(自动紧急制动)方面的提升更是惊人。

在懂车帝的测试中,雨夜条件下时速80公里的情况下,许多电车都能稳稳刹停。而传统油车或没有智驾功能的车辆,在同样条件下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并非空谈,上个月我亲自用豪华油车进行了10次测试,在30码的情况下都有一次翻车,根本无法与电车相比。

因此,“智能驾驶”不仅让驾驶更加轻松,更使汽车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迈出了重要一步。

你终将认同,这3项技术是新能源车的必备特性,让人越用越放心-有驾

最后,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也值得关注。

这个名词听起来或许有些晦涩难懂,但简单来说就是:过去电池被视为一个单独的组件,安装在车底或其他空间。而现在,随着“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出现,电池成为了车辆结构的一部分。

这种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车辆的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采用这一技术的新能源车,其扭转刚度可以达到40000+N·m/deg。

或许你对这个数字没有直观的感受,但在油车领域,达到这一水平的车辆起售价通常不会低于100万。

你终将认同,这3项技术是新能源车的必备特性,让人越用越放心-有驾

其次,这种技术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因为电池成为了车身的一部分,除非遭遇极其严重的撞击,否则它都能保证电池的安全,避免因外力导致短路或起火。

最后,这种技术还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相比传统结构,它可以容纳更多的电池,同时节省更多空间。对于普通电车来说,这意味着垂直空间可以节约5%,从而让乘坐更加舒适。

总而言之,或许现在还有人认为这些技术并不重要。但再等两年,当你审视市面上的新能源车时,你会发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这三大技术。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