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的宏伟篇章中,动力系统犹如车辆的心脏,赋予汽车以奔腾的灵魂。奇瑞汽车的动力研发之路,是一部蕴含着无数创新与拼搏的史诗,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前行,直至在全球混合动力领域引领潮流的卓越历程。
一、自主“心脏”的艰辛孕育
追溯至1997年,在芜湖长江之滨,奇瑞奠定了发动机厂的基础。当时,汽车市场被外资品牌凭借技术壁垒所主导,中国品牌在动力核心技术领域几乎一片空白。奇瑞的自主研发之路,是在荆棘中开拓前行。创业团队在简陋的环境中日以继夜地奋斗,凭借不屈不挠的勇气,经历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终于在1999年迎来了里程碑——首台ACTECO发动机的下线,这标志着中国车企结束了“无芯”的历史,为奇瑞的动力研发开启了新纪元,注入了最初的活力。
二、技术积累与重大突破
初步的成功仅是起点,奇瑞深知,要在全球汽车舞台上稳固立足,技术的持续升级是必经之路。2001至2003年间,奇瑞与奥地利AVL进行了深入合作,派遣技术人员深造,并投入巨资构建国际化自主开发团队。这一过程使奇瑞吸收了国际先进的发动机开发技术和体系,构建了自身的技术研发框架。2005年,首台完全自主正向研发的ACTECO发动机点火下线,标志着奇瑞掌握了发动机研发的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拿来主义”到自主创新的关键转变。此后,奇瑞的发动机以其可靠的性能和不断提升的技术指标,陆续出口海外,2006年首次出口美国,2008年实现了第100万台发动机的下线,技术实力逐渐获得国际认可。
三、混合动力新纪元:前瞻布局与厚积薄发
早在2001年,奇瑞便具有前瞻性地成立了清洁汽车项目组,并入选科技部“十五”期间的“国家863计划电动轿车重大专项”中的“混合动力轿车项目”,正式开启了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2008年,搭载第一代ISG/BSG混动系统的A5车型在奥运车队中亮相,尽管当时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却揭开了奇瑞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序幕。2016年,艾瑞泽7e的上市标志着混合动力技术的成熟,实现了节能与动力的平衡。2021年,全球首创的三挡双电机混动变速箱技术的发布,以其创新的设计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展现了奇瑞在混合动力系统研发方面的深厚实力。
在2024至2025年期间,奇瑞的混合动力技术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鲲鹏超能电混CDM5.0系统的推出,搭配第五代1.5T混动专用发动机,通过350BAr高压直喷、米勒循环与智能涡轮增压器的高效协同,实现了44.5%的最高热效率。匹配自研无级超级电混DHT,其i-HEC4.0全域能量管理算法能够提前0.5秒预判路况,在纯电、增程、并联、直驱四种模式间实现无缝切换,使复杂工况下的能耗波动比行业主流方案降低15%。新一代鲲鹏天擎发动机突破了48%的全球最高热效率,采用高滚流、高能量点火、高稀释、高轨压缸内直喷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燃烧效率,在全球混合动力发动机领域独树一帜。
四、多元化布局,引领未来
目前,奇瑞已构建起燃油、混合动力、纯电、氢能四位一体的全领域动力系统。在混合动力领域,不仅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瑞虎7C-DM,搭载热效率48%的1.5L混动专用发动机,馈电油耗低至1.27L/百公里;还推出了定位高性能市场的星途凌云C-DM,采用2.0TGDI发动机与DHT280混动箱组合,系统最大功率280kW,零百加速时间突破5秒;同时,还针对北美市场开发了风云T10六座SUV,纯电续航210km,实测综合续航达到2196km,满足了全球不同用户和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高强度研发投入的背景下(近五年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组建了3000人的全球化研发团队,外籍专家占比15%),奇瑞还启动了全球首次混合动力技术开源计划——“鲲鹏开源工程”,开放了200余项核心专利,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并与行业共同编制全球混合动力技术标准白皮书,从“单兵突进”转向“集团军作战”,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技术跟随向标准输出转变。
奇瑞汽车的动力研发历程,是一部以创新为笔、以坚持为墨的传奇。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的全球引领,它不仅推动着汽车的前行,更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向世界舞台中央迈进。未来,奇瑞必将在动力技术的征途上继续突破边界,驶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