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被声控开门,车主实验揭示安全隐患引关注

云南泼水节,那叫一个水花四溅,锣鼓喧天。但今年,这番热火朝天里头,竟掺了点儿幺蛾子:一辆理想汽车,愣是被“海蛎子声”给喊开了门,来了个“透心凉”?

这事儿怎么听都觉着瘆人。车这玩意儿,好歹也算个移动堡垒,结果大街上随便吼两嗓子就能洞开?这安全感直接碎成渣了好吗!理想官方赶紧跳出来灭火,咬定是乘客自个儿拉开的门。副总亲自上阵做“堂试”,力证车外高喊“理想同学,芝麻开门”是无效的。

理想汽车被声控开门,车主实验揭示安全隐患引关注-有驾

可吊诡的是,理想车主偏不信邪,撸起袖子自己做了个“白老鼠”实验,结果发现,车外“隔空传音”,车窗还真就能降下来。这下,戏码就更足了。

一个“灵魂拷问”浮出水面:理想汽车这“赛博朋克”劲儿,到底是体现在哪儿?是方便了“后浪”们,还是给“皮孩子”们递了刀子?

这事儿,依我看,得掰开了揉碎了细品。

理想汽车被声控开门,车主实验揭示安全隐患引关注-有驾

先说理想官方这波操作。灭火是必须的,毕竟“声控开门”这屎盆子扣下来,谁都吃不消。不过,这“公关辞令”不够硬核。只否认了车门被喊开,对车窗的事儿只字不提。这明显是拿捏着分寸,避实就虚嘛。

再看这些“硬核”理想车主。愿意身体力行搞验证,那绝对是“死忠粉”了。但也侧面暴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用户对车子的“云端操控”心存芥蒂。这种“杯弓蛇影”并非空穴来风,毕竟现在智能玩意儿越来越多,信息安全问题也跟着水涨船高。

还有那些吃瓜看戏的“老铁”们。凑热闹是天性,但也折射出大家对智能汽车安全系数的关注。毕竟,谁也不想自家座驾变成“公共澡堂子”,被人随意摆弄。

当我们一股脑地把锅甩给“理想同学太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症结可能远不止于此?

理想汽车被声控开门,车主实验揭示安全隐患引关注-有驾

说白了,这件事背后是智能汽车发展的一个两难境地:智能化和安全性,就像天平的两端,此消彼长。车企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丝滑的体验,巴不得把十八般武艺都塞进车里。语音操控,远程“耍花枪”,各种炫技的功能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功能越多,安全漏洞也就越多,风险也就越大。

难道只有理想汽车独木难支?当然不是。其他品牌的智能汽车也面临着“甜蜜的负担”。比如,远程“打火”、无钥匙“闪进”等等,这些功能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开了方便之门。

这就像一把莫邪剑。舞好了,能纵横驰骋;舞不好,反噬其主。

理想汽车被声控开门,车主实验揭示安全隐患引关注-有驾

与普罗大众的认知相悖,现实情况是,车企在“智联万物”的道路上,往往更热衷于功能的“军备竞赛”,而对安全性的“查漏补缺”不够上心。毕竟,功能是营销的“吸睛利器”,安全却只能默默无闻。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让人脊背发凉。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智能汽车安全漏洞数量呈井喷之势。这背后,既有车企对安全投入的“抠抠搜搜”,也有监管的“慢半拍”。

有人振振有词,说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人心向善”。这话听着没错,但细品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当技术被心怀叵测的人利用,或者被资本裹挟着一路狂奔时,单靠“君子协定”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理想汽车这次被“淋成落汤鸡”,看似是个小插曲,实际上是拉响了一级警报。

理想汽车被声控开门,车主实验揭示安全隐患引关注-有驾

车企必须把安全性能摆在C位,而不是一味地在智能化上“跑马圈地”。监管部门也该撸起袖子,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更完善的安全“防火墙”。用户自身也要擦亮眼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别被所谓的“智能”给“安排”了。

绕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理想汽车这“智能化”到底“智”在哪儿?

或许,真正的智能,不是功能的堆砌,而是安全、靠谱、可控。当用户能够放心地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而不是每天提心吊胆,担心被“黑客”盯上,那时候,智能汽车才能真正地驶入寻常百姓家。

泼水节的“湿身趴”还在上演,但愿这场突如其来的“冷水澡”,能让车企、监管部门和用户都冷静一下,好好琢磨一下:咱们真正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未来座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