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的财务危机早有苗头,今年的表现比往年更加糟糕。就在11月7日,日产公布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财报,销售净额跌至2.99万亿日元,低于预期的3.05万亿日元,同比下滑5.08%。更糟糕的是,净亏损达到了93.4亿日元,远远不及市场预期的490.7亿日元的盈利目标。面对这样的困境,日产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包括裁员、降低产能、削减成本等。与此日产的CEO内田诚也自愿降薪50%,其他高管紧随其后减薪,以示公司上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而在全球市场表现不佳的日产在中国这个关键市场的表现更是惨淡。10月,日产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6.52%,其中东风日产的销量更是下滑了18.12%。如此巨大的下滑幅度,让人不禁为日产的未来捏一把汗。
1. 日系车的全球困境
日产如今的困境并非孤例。事实上,整个日系车企近年来都在全球市场上面临重重挑战。自2020年以来,全球汽车产业链受到新冠疫情、芯片供应短缺、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冲击,日系车企的应对能力显然不如欧美品牌灵活。特别是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日系车企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缓,导致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被特斯拉、比亚迪等新兴车企蚕食。日产的裁员和降薪,某种程度上是整个日系车企问题的缩影。
2. 中国市场的失利
中国市场曾是日产的“救命稻草”,但如今这根稻草也逐渐变成了压垮日产的“最后一根”。今年10月,日产在中国区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6.52%,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大幅下滑了。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就一直在下降。截至今年9月,日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跌至12.4%,同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失利,无疑让其雪上加霜。
3. 电动车时代的挑战
日产在电动车领域的步伐显然落后于竞争对手。虽然其早年推出的聆风(Leaf)一度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电动车型之一,但随着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的崛起,日产在电动车市场的地位迅速被取代。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已经进入了拼技术、拼续航、拼智能化的阶段,而日产在这些领域的布局显然滞后。面对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迅猛攻势,日产的应对显得力不从心。
4. 内部管理问题
除了市场层面的挑战,日产内部的管理问题也是导致其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2019年,日产前CEO戈恩因财务丑闻被捕,导致公司管理层出现了大幅动荡。如今,内田诚接任CEO,但显然还没有完全扭转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内部管理层的动荡,导致日产在应对外部市场变化时显得迟缓和无力,错失了不少市场机会。
5. 削减成本能否解困?
裁员、减薪、削减产能等成本控制手段,短期内或许能缓解日产的财务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裁员9000人,占到了日产全球员工总数的6.7%,虽然看似是大幅度的削减成本,但这也意味着日产的生产能力将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全球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日产是否能够在削减成本的同时保持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写在最后
有人说,日产目前的困境是多年来积累问题的总爆发。从电动车转型的迟缓,到中国市场的失利,再到内部管理的动荡,日产如今走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自救”能够解决的了。裁员和降薪或许能为日产争取一点时间,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竞争力的问题,那么日产的未来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