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不是“自动送命”,警惕辅助驾驶背后的致命误区

自动驾驶不是“自动送命”,警惕辅助驾驶背后的致命误区-有驾

当方向盘后的双手离开把位,当驾驶座上的眼皮开始打架,这些被科技"惯坏"的现代人似乎忘了,那些闪着冷光的仪表盘下跳动的依然是血肉之躯才能驯服的钢铁猛兽。就在上个月底,大广高速上那辆撞得面目全非的特斯拉行车记录仪里,最后定格的是驾驶人低头刷短视频的惊悚画面——这已是今年春天第五起将辅助驾驶当作"自动驾驶"使用的血泪案例。

我们总爱嘲笑老一辈对新科技的谨慎,可当南京那对年轻夫妻在开启L2级辅助驾驶后双双入睡,导致车辆以120公里时速骑上护栏时,谁还敢说这种警惕是多余的?看看仪表盘上那个不断闪烁的"请握紧方向盘"提示图标吧,它就像个被集体忽视的溺水者,在智能座舱的海洋里徒劳地挥舞手臂。公安部道研中心最新数据令人心惊:超过67%的辅助驾驶事故源自"认知错位",人们把车企宣传片里未来十年的技术愿景,当成了今天就能实现的魔法。

自动驾驶不是“自动送命”,警惕辅助驾驶背后的致命误区-有驾

车企们的营销话术确实需要为这场集体幻觉承担部分责任。那些在广告里喝着咖啡看书、对着镜头比耶的"自动驾驶"场景,与说明书最后一页蝇头小字标注的"需全程监控"形成微妙的反差。某新势力品牌销售顾问那句"高速上可以睡一觉"的玩笑话,最终在武深高速化作金属扭曲的巨响。但扪心自问,当我们对着手机镜头炫耀"看,不用手开车"时,难道不也是这场危险游戏的共谋?

自动驾驶不是“自动送命”,警惕辅助驾驶背后的致命误区-有驾

法律的天平正在重新校正。即将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明确,过度信赖辅助驾驶系统导致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可能面临两年以下刑期。这个冬天发生在德上高速的惨剧就是最佳注脚——行车电脑多次发出接管警报,驾驶人却忙着在商务舱座椅上打王者荣耀,最终车辆像断线风筝般撞向隧道壁。法官在判决书里写下:"科技不是责任的遮羞布"这句话时,不知道能否惊醒那些把生命托付给算法的梦中人。

记得试驾时工程师那个意味深长的比喻吗?现在的辅助驾驶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你以为他在庭院里安全嬉戏,实则随时可能跌进水井。下次启动那个蓝色方向盘图标前,不妨想想甬莞高速护栏上至今未擦净的刹车痕——它们组成的莫尔斯密码,正在反复拼写同一个警示:在真正的自动驾驶来临前,我们仍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您是否有过将辅助驾驶当作"甩手掌柜"的危险体验?评论区聊聊那些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后怕瞬间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