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星耀8的试驾报告刚发出来,评论区就炸了。
有人算了一笔账:这车百公里油耗2.3升,按现在油价算每公里不到两毛钱。
要知道这可是辆五米多长的大家伙,后排带按摩座椅的那种。
杭州到绍兴的试驾路线我熟得很。
早高峰从西湖边出发,过钱塘江走机场高速,再转杭甬高速。
这种路况最能试出车的底细——走走停停的市区,忽快忽慢的高架,还有大货车扎堆的高速路段。
星耀8的混动系统有点意思,1.5T发动机配电机,说是能当纯电开也能当油车使。
实际开起来确实滑溜,等红灯时完全没动静,还以为熄火了。
底盘是惊喜。
过之江路那些补丁路面时,本以为会颠得难受,结果悬挂把震动吃得干干净净。
后来才知道全系标配了可变阻尼减震器,这配置往常都是五十万以上的车才舍得装。
同行媒体老张开玩笑说,现在国产车都开始用"田忌赛马"的套路,拿B级车的尺寸装C级车的配置卖A级车的价。
最夸张的是后排。电动调节的老板座带通风加热按摩,二十三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两千瓦的功放一开,放《梁祝》能听出琴弦颤动的细节。我特意让摄像小哥坐后排体验,结果这哥们差点睡着。后来看行车记录仪才发现,过高速收费站时他真打呼噜了。
油耗测试我们玩真的。三个人全程开空调,驾驶模式调自动,该超车超车该堵车堵车。到绍兴服务区一看表显:2.3升/百公里。摄像小哥不信邪,非要自己开回杭州再测,结果返程显示2.1升。这数据比厂家标的3.67升还低,搞得我们怀疑油表坏了。后来工程师解释,混动车越堵越省油,杭州早高峰简直是省油模式的最佳测试场。
智能驾驶这块没深度试。毕竟高速上突然窜出来的外卖电动车,再高级的辅助驾驶也扛不住。不过自动泊车倒是试了几次,侧方位停车一把进,比我这十年驾龄的老司机还利索。销售说这套系统全系标配,看来吉利这次是铁了心要卷死同行。
价格是现在最大的悬念。同行都在猜会不会定在二十万以内,要是真这个价,隔壁某日系混动估计要连夜开会。现在国产车都学精了,知道消费者既要又要还要——要配置要空间要省油,最后还得便宜。从星耀8的配置单看,吉利显然摸准了这个脉。
试完车去充电站碰见个开某合资混动的车主,围着星耀8转了三圈,最后憋出一句:"现在国产车都这样了?"这话听着耳熟,去年试某款国产电动车时也听过类似的。要我说,这些合资车主就像当年用惯诺基亚的人第一次摸到智能手机,那种认知冲击是颠覆性的。
回程路上跟同行聊起个趣事。去年某合资品牌高管说"混动技术至少领先中国品牌十年",现在看这话得反着听。就像手机行业的故事重演,当年那些国际巨头也没想到,中国厂商能把智能手机做成白菜价。现在星耀8这样的车,本质上就是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该有的都有,价格还便宜一半。
销售说预售首日订单破万应该不难。我倒觉得保守了,就冲着这个油耗和后排配置,那些跑专车的司机估计第一个冲。网约车公司更精,算笔账就知道这种混动车能省多少油钱。现在网约车行业卷得厉害,司机们挑车比丈母娘挑女婿还仔细。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星耀8的充电口和加油口都在车身左侧,这样设计是为了方便充电站布局。加油时我特意观察,油箱盖开启角度刚好避开车身线条,这种细节上的考量,说明吉利确实在用户体验上下了功夫。想起十年前开过的某款国产车,油箱盖要拿钥匙捅半天,现在想想真是恍如隔世。
试驾完最大的感受是,现在买混动车就像2009年买智能手机,早买早享受。那些还在观望的消费者,等他们真正开过这些国产混动,大概会拍着大腿说真该早点换车。当然也有顽固派,就像现在还有人用功能机,觉得能打电话就行。各花入各眼,但市场趋势已经很明白了。
这次试驾唯一遗憾的是没测纯电续航。销售说满电能跑一百多公里,日常通勤确实够用。不过对于家里没充电桩的用户,当油车开也无所谓,反正油耗低得吓人。想起之前开某款插混车,没电时油耗直奔八九升,那才叫一个酸爽。
吉利这次把星耀8定位为"高品质家庭车",但我觉得它更像瑞士军刀——该豪华时能豪华,该省油时能省油,需要装东西时后备箱能塞下两个28寸行李箱。这种全能型选手在市场上向来吃香,就像当年的桑塔纳,什么场合都能应付。
回公司路上遇到暴雨,特意试了试湿滑路面的表现。轮胎抓地力不错,电子稳定系统介入很及时。这种极端天气最能检验车辆素质,好些号称运动的车,雨天开起来就像穿了溜冰鞋。星耀8虽然主打舒适,但安全配置一点不含糊,全系标配的主动安全系统比某些豪华品牌还全。
现在想想挺感慨。五年前试驾混动车,大家还都在讨论技术可不可靠。现在讨论的都是座椅按摩力度够不够,音响效果嗨不嗨。这种转变说明消费者对国产混动已经建立基本信任,接下来比的就是谁更懂用户。就像智能手机发展史,硬件同质化后,拼的就是软件体验。
销售朋友圈发了个对比图:星耀8和某款同级合资车的配置对比,像极了手机圈参数对比海报。这种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虽然被吐槽,但确实有效。普通消费者哪懂什么技术路线,参数表上一目了然的对比最管用。想起某车企高管说的:"现在卖车得像卖手机一样卖。"
试驾报告发出去后,有网友问这车适不适合跑长途。其实混动车跑长途最合适,既没有纯电车的续航焦虑,又比燃油车省油。星耀8的油箱容积五十多升,算下来满油满电跑一千公里很轻松。要是服务区充电桩不用排队,续航还能更长。现在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越来越普及,这点确实比前两年强多了。
价格公布前夜,经销商群里都在传各种版本。有说十九万九千八起售的,也有说十八万八千八的。这种时候最考验厂家定力,定高了吓跑消费者,定低了伤品牌。吉利这两年产品线梳理得很清晰,从低端到高端都有拳头产品,星耀8这个定位刚好卡在中间偏上,打的就是追求性价比的那批人。
最后说个真实故事。试驾完第二天,公司楼下停了辆星耀8的试装车,结果一上午有六拨人围着看。最逗的是个外卖小哥,送完餐不走,蹲路边研究了半天轮毂。这种场景在五年前的国产车身上很难见到,现在却越来越常见。老百姓的眼光最毒,好东西自然有人围观。
车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