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这个以泰山闻名的三线城市,2024年竟能闷声干大事——GDP猛增近300亿!可当我们在朋友圈刷到"泰安增速超全国"的捷报时,是否想过:这些漂亮数字背后,究竟藏着多少产业升级的狂飙与暗礁?
凌晨三点的泰安高新区,山东国泰民安玻璃科技的生产线依然轰鸣。价值上亿的意大利生产线正以秒速吐出玻璃管,286万支/天的产能记录背后,是这座城市工业狂飙的缩影。2024年泰安3622亿的GDP成绩单里,第二产业贡献超四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的增速,硬生生把37个工业大类中的28个行业拉出增长曲线。
但工业引擎轰鸣时,农业数据同样亮眼得晃眼。粮食总产量265.78万吨的"三增"奇迹,让744.7亿的农林牧渔产值里飘着麦香。当记者在田间见到老农张大爷时,他正用手机查看"智慧农业云平台":"现在浇地施肥全靠这个,产量能不高吗?"
当人们还在惊叹工业增速时,泰山脚下早已铺开另一幅画卷。全年9429万人次的游客量,让902.7亿旅游收入里浸着登山杖的汗水。但在红门景区经营民宿的王姐却说破真相:"去年光装修就砸进去80万,现在回本压力大得很。"这或许解释了为何服务业增速5.4%的数据里,总掺杂着个体经营者的叹息。
县域经济的赛马场更值得玩味。肥城965.6亿的GDP已触到千亿门槛,这个靠锂电产业链异军突起的小城,硬是在碳酸锂价格波动中杀出血路。而新泰700.8亿的成绩单背后,是政府办公楼里堆成山的"企业服务档案"——每个规上企业都有专属服务专班,这或许就是其8.9%增速的密码。
不过最扎眼的反差在东平。虽然以10.5%的增速冲上294.4亿,但守着东平湖的它仍在全市垫底。当地招商局长私下透露:"我们谈好的光伏项目,被隔壁县用税收优惠截胡了。"区域竞争的残酷,在GDP排位赛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数据狂欢背后,暗流从未停歇。当建筑业产值1548.9亿的捷报传来时,某民营建筑公司老板却向记者倒苦水:"工程款拖欠快两年了,现在接政府项目都得先垫资。"而1-10月51.9%的高技术投资增速,在部分企业主口中却成了"数字化形象工程"的代名词。这种冰火交织的实况,恰如泰山云海——远看磅礴如潮,身在其中方知寒湿刺骨。
3622亿的GDP丰碑已然矗立,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当锂电生产线替代了传统作坊,当智慧农业改写千年耕作,当文旅泡沫挤压出实干空间——这座三线城市的突围战,正为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写下鲜活注脚。明天太阳升起时,泰山极顶的曙光,或将照亮更多艰难而真实的生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