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增多事件真相调查!工程师拆解发动机揭秘燃油稀释的底层逻辑

机油增多事件真相调查!工程师拆解发动机揭秘燃油稀释的底层逻辑

机油增多事件真相调查!工程师拆解发动机揭秘燃油稀释的底层逻辑-有驾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一个让不少本田车主“气的蹦起来”的热点话题——机油增多!尤其是搭载1.5T发动机的CR-V,从“加价神车”到“二手车商都不敢收”,这反转堪比过山车。

学姐我拆过发动机、测过油样,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背后的技术真相,顺带聊聊厂商的“神操作”。

机油增多事件真相调查!工程师拆解发动机揭秘燃油稀释的底层逻辑-有驾

---

机油增多事件真相调查!工程师拆解发动机揭秘燃油稀释的底层逻辑-有驾

燃油稀释:机油增多的罪魁祸首

机油增多事件真相调查!工程师拆解发动机揭秘燃油稀释的底层逻辑-有驾

先说结论:机油增多,本质是燃油混入机油里,学名“燃油稀释”(Fuel Dilution)。

这个现象在直喷发动机上尤为明显,尤其是小排量涡轮机。

机油增多事件真相调查!工程师拆解发动机揭秘燃油稀释的底层逻辑-有驾

为啥?这个车,有点东西!直喷发动机的高压喷油嘴直接把汽油喷进气缸,冷启动时为了燃烧稳定,ECU会多喷油(俗称“加浓喷射”)。

但低温下,部分燃油会凝结在气缸壁上,被活塞环刮进曲轴箱,混入机油。

举个例子:东北车主短途通勤,发动机刚热起来就到目的地了。

机油温度上不去,混入的汽油挥发不掉,越积越多,液面自然升高。

根据机械工业油品检验评定中心的检测,某些CR-V机油样本中,汽油含量高达75毫升/升,润滑指标全面崩盘(来源:材料中检测报告)。

---

本田CR-V的“机油门”大戏:从拒不承认到被迫召回

“天塌了”都不为过!2018年,东风本田CR-V车主集体投诉机油超限、汽油味刺鼻,甚至有车主刚开200公里就亮警报灯。

厂商一开始嘴硬:“超上限30mm不影响性能”,还甩锅给用户手册,说“你们自己加多了”。

直到质检总局介入,东本才勉强召回,但骚操作来了:改油尺刻度+改用户手册。

原本17mm的上下限,硬生生拉长到31mm,相当于默认“机油增多是正常现象”。

吉林车主文女士吐槽:“改刻度能解决问题?这不搞笑吗!”(来源:材料中用户案例)

更绝的是,停售期间,4S店让车主签免责协议继续卖车,美其名曰“厂家管控”。

中消协律师邱宝昌直接开炮:“这是放任甚至串通!”(来源:材料中法律专家观点)

---

争议焦点:10%的燃油稀释是安全线?

根据行业标准,燃油稀释率<10%属于安全范围,但CR-V部分样本实测稀释率超28%,直接导致机油粘度下降、闭口闪点降低。

啥概念?润滑能力打折,发动机磨损加剧,火花塞积碳还可能引发缺火。

东本自己做过测试:混入1.28升汽油(稀释率28.57%),发动机勉强扛住极限工况,但火花塞已积碳严重(来源:材料中实验数据)。

学姐我直呼好家伙!这哪是开车,简直是买彩票赌发动机寿命。

---

横向对比:为何CR-V问题集中爆发?

虽然燃油稀释是直喷机的通病,但CR-V为何“跌冒烟了”?设计缺陷+应对态度双重暴击。

1. 油气分离器效率低:低温下,东本1.5T的PCV系统分离不彻底,汽油混入量远超同级。

2. ECU标定激进:为追求动力,冷启动喷油量偏大,加剧湿壁效应。

3. 厂商敷衍:对比大众“排放门”后紧急开通热线(虽然也没啥用),东本却选择改手册、拉刻度,用户信任直接崩盘。

---

车主自救指南:如何减少燃油稀释?

1. 长途热车:每周跑一次高速,让发动机充分升温,挥发汽油。

2. 换低粘度机油:低温流动性更好,减少冷启动磨损。

3. 盯紧机油尺:定期检查液位,超上限立即送修。

劝退警告:北方车友如果常年短途用车,慎选小排量直喷涡轮车!

---

未来展望:发动机技术该往哪走?

燃油稀释是直喷时代的“阿克琉斯之踵”,但并非无解。

缸内热管理、喷油策略优化、高效油气分离器都是方向。

比如丰田的Dynamic Force引擎,通过提高压缩比和热效率,减少冷喷油量;

大众EA888 EVO4则升级了多级分离系统。

反观本田,1.5T机型至今未彻底改进,CR-V口碑修复遥遥无期。

车企啊,别把用户当韭菜,技术缺陷靠公关可糊弄不了人。

---

学姐问答

Q:机油增多了能不能继续开?

A:短期应急可以,但长期等于“慢性自杀”。

赶紧去4S店抽机油、查故障码!

Q:二手车市场CR-V还能买吗?

A:2018款1.5T避雷!后期批次稍有改善,但务必查维修记录,签保值协议。

---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评论区聊聊:你的车中招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