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功能本身是科技进步的成果,然而部分车企的做法却让人担忧。一些车企在试驾时,销售顾问违规演示 “放手驾驶”;还有车企在发布会上用 “L2.99 级智驾” 这类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这种过度引导的行为,无疑是把消费者当成了新技术的试验品。
在这场智驾 “混战” 中,广汽本田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早在 2002 年,广汽本田雅阁就搭载了单目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深耕,本田技术研发部门虽已突破 L3 级别技术难关,但广汽本田在量产车领域,始终将 “安全为先” 奉为圭臬。为了保障消费者安全,广汽本田坚决不推出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只向市场投放成熟可靠的 L2 级辅助驾驶功能,稳扎稳打,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踏实。
目前,市场上所有车企的产品都处于 L2 级辅助驾驶阶段,这就要求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必须手握方向盘,时刻留意路况。广汽本田严格遵循这一原则,无论是在发布会还是官网宣传中,都明确强调安全系统的 “辅助” 属性,从不进行夸大宣传。以全新纯电车型 P7 为例,它搭载的 Honda SENSING 360 + 安全超感系统功能十分强大。该系统不仅能在各种行车场景下提供安全辅助和碰撞预警,还配备了驾驶者状态监测系统,一旦检测到驾驶员出现疲劳、分心等异常情况,会立即主动介入,为行车安全保驾护航。在合资品牌的驾驶辅助系统中,广汽本田的这套系统功能全面且细致,它聚焦用户实际安全需求,合理控制技术应用,预留充足安全冗余,而非像部分车企那样,用 “高阶智驾” 概念来博眼球、搞营销。
在被动安全方面,广汽本田同样表现出色,做到了全方位防护。旗下从飞度到雅阁等众多车型,均采用 ACE 兼容式车身结构。这种结构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前部就像一个 “缓冲垫”,能有效吸收碰撞产生的冲击力,降低对车外行人的伤害,同时还能防止冲击力过度传导至座舱,保护车内乘员安全。
在车身关键部位的用料上,广汽本田毫不吝啬。雅阁、皓影等车型在 A/B 柱和门槛梁这些容易受到冲击的关键部位,使用了 1500MPa 热成型钢。这些高强度钢材就像为乘员打造了一个坚固无比的 “安全笼”。当车辆侧面发生碰撞时,这些强化设计能够有效抵御撞击,确保车门可以正常打开,方便乘客逃生;车辆被追尾时,后备厢结构会按照设计好的方式定向溃缩,吸收碰撞能量,避免冲击力直接伤害到后排乘客。全新电动车 P7 更是在车身用料上下足功夫,高强度钢比例高达 68%,其中热成型钢占比达到 25%。其电池采用 12000 吨一体化压铸全铝外壳,不仅车身经得起碰撞考验,电池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极大保障。
广汽本田的硬核车身实力得到了权威认可。在中保研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碰撞测试中,雅阁、皓影、型格等车型均取得了全优评级,这无疑是对广汽本田被动安全性能的高度肯定。
除了车身结构和用料,广汽本田在安全气囊配置上也独具匠心。它并非单纯追求安全气囊的数量,而是致力于为车内所有乘员提供全方位的保护。例如,型格全系标配 10 安全气囊,让这款 A 级车拥有了超越 B 级车的安全配置。全新纯电车型 P7 更是以全系 13 安全气囊的配置和高达 311.1L 的最大弹出体积,成为同级车型中的被动安全标杆。而且,P7 还有一个贴心的设计,当车辆安全气囊弹开时,会在 1 秒钟内自动切断电池电源,有效避免了碰撞后电池可能出现的失控风险,为驾乘人员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广汽本田始终坚守初心,认为安全是一辆好车的核心底线。广汽本田所追求的安全,不是靠数据堆砌出来的表面功夫,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每一次出行保驾护航,让家人放心,这也正是消费者选择广汽本田后不会后悔的关键所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