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比亚迪“智驾平权”一声枪响,众多车企纷纷跟进,仿佛一夜之间,整个行业进入“智驾平权”时代。
然而,口号喊得震天响,消费者感知程度如何,却是接下来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回顾和盘点一下比亚迪、吉利、奇瑞等几家头部车企的“智驾平权”动作,从而一窥行业未来可能的走向。
最早喊出“智驾平权”口号的不一定是比亚迪,但比亚迪带给全行业的震动无疑是最大的。不只是因为比亚迪规模最大,智驾上车时间最快(发布即上市20多款智驾版新车),更因为比亚迪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方案共分为ABC三个等级,覆盖全系车型,下至6.98万元的海鸥,上至百万元的仰望U8\U9,皆可享受。
具体来看:
①“天神之眼”C(蓝标-基础版):采用纯视觉方案(三目摄像头+ 4D毫米波雷达),算力在84-128TOPS之间,标配高速HNOA;覆盖海鸥、秦PLUS DM-i等10万元及以下车型,并计划年底前升级城市记忆领航辅助。
②“天神之眼”B(红标-进阶版):采用单颗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为254 TOPS,支持城市HNOA;搭载腾势及部分比亚迪中高端车型(如汉、唐)。
③“天神之眼”A(金标-高阶版):采用激光雷达+英伟达双Orin-X芯片方案,算力达508 TOPS,接近L4级(仰望专属)。
从规划看,比亚迪2025年2月已启动新车交付,10万级车型全系标配高速HNOA,并计划年内实现城市HNOA逐步推送。
从特点看,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主要有以下三大优势:
一是极致成本控制:有分析认为,比亚迪的硬件成本较激光雷达方案降低86%(从2万元骤降至2800元),通过自研芯片(璇玑架构)和规模化生产(2024年销量超过420万辆),有助于比亚迪实现成本平权。
二是数据驱动:比亚迪与华为云合作构建EB级数据存储集群,日处理数据量达1.2PB,采用自研BEV+Transformer算法架构,支持无高精地图的城区道路导航;结合DeepSeek大模型,可以极大优化车端AI推理能力,实现驾驶意图的模糊识别与动态障碍物预测。
三是生态开放:开放智能驾驶平台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者接入车载系统,构建类似安卓的开发者生态。
整体来看,比亚迪以“规模效应+成本杀手”优势进军智驾市场,并率先下探到10万以下市场,性价比优势明显。
从国内车企智驾梯队排名看,比亚迪或许不是公认的第一梯队选手。甚至在去年底,比亚迪部分高端车型开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并自称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时,外界感知其实也并不强烈。然而,比亚迪硬是靠着堆人、堆钱、堆技术、堆投入,后来居上,成为行业第一个公开宣布“智驾平权”的车企,这不得不使外界惊叹。当然,由此引发的老车主“割韭菜”争议也一度甚嚣尘上。不过,比亚迪给行业带来的普惠价值还是有目共睹的:加量不加价,甚至6万级的海鸥车主,都能享受“智驾平权”带来的未来出行体验。从整体社会效益看,比亚迪的勇气和魄力,值得钦佩。
紧随比亚迪,时间相隔不足1个月,吉利也带来自家的“智驾平权”方案——“千里浩瀚”。
同样是“智驾平权”,吉利要如何玩出新花样呢?
首先是找到了差异化的落脚点:安全;其次是找到了新的锚点:AI汽车。
论规模,吉利不弱于比亚迪,论品牌布局,吉利只多不少。虽然在发布节奏上慢了半拍,但吉利“智驾平权”也底气十足。
吉利“千里浩瀚”共分为H1\H3\H5\H7\H9五个等级,覆盖10万元级至高端车型,并优先在银河品牌落地。
具体来看——
①千里浩瀚H1:支持高速NOA与自动泊车APA,算力达100TOPS;支持机械车位泊车、悬空障碍物感知,已率先搭载于银河星耀8和银河E8等车型上。
②千里浩瀚H3:在H1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城市通勤NOA与记忆泊车HPA功能,并将于下半年应用于银河品牌的全新及改款车型。
③千里浩瀚H5:引入端到端大模型,算力达100TOPS,可实现全场景车位到车位功能,并计划于3月份正式推送。
④千里浩瀚H7:全系标配双0rin-x芯片+激光雷达组合,算力达508TOPS,并整合VLM大模型,全球首发G-AES通用障碍物连续自动避让,提升了高速场景的安全性,计划年内逐步覆盖领克、极氪等品牌中高端车型(如极氪001升级款)。
⑤千里浩瀚H9:行业首个量产级L3方案,依托双ThorU芯片,提供超1000Tops算力,满足高阶自动驾驶需求,2025年开启试点,计划2026年量产(如极氪MPV车型)。
除了智驾等级,吉利还重点讲了算力和AI造车相关规划。吉利宣称,作为 AI 造车第一车企,已将AI技术应用于架构、动力、底盘等智能汽车的全域,实现全场景的智能体验,真正实现了智驾平权。
总结来看,吉利的智驾平权也有三大特点:
一是算力与安全冗余:吉利成立了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达23.5EFLOPS,相当于同时处理30万辆车的实时数据。同时,30颗在轨卫星能够为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实时的通信、高精度的定位支持。
二是安全平权:凭借行业最大体量L2级车辆优势、行业最大的安全场景数据积累,以及融合沃尔沃安全理念,吉利更加强调全场景安全的重要性,智驾平权之外,更强调“安全平权”。
三是生态协同:吉利联合阶跃星辰、千里科技、星纪魅族等科技企业,构建全球唯一的“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打造完整的智能汽车生态体系。
从规划看,吉利计划2025年3月推送D2D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2026年实现L3级量产,卫星互联安全冗余同步落地。
整体看,吉利的智驾平权以 “安全平权”为核心,通过领先的算力和硬件冗余,旨在让用户对智驾多一分安心与信赖。相对比亚迪来说,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网友对吉利智驾平权“期货”的质疑还是比较大。就看吉利能不能说到做到,并通过实测“以正视听”了。
奇瑞这次似乎又“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奇瑞布局智驾十五年了,早在2010年奇瑞就进行了智能化技术研发,搭建了自动驾驶平台,推出了奇瑞雄狮。虽然动作慢了一点点,但从整个行业看,奇瑞的“智驾平权”并不算晚。
作为第三个重磅发布“智驾平权”方案的传统大厂,奇瑞需要拿出一些新的吸引点,否则很难溅起多少浪花。而奇瑞也不负众望,在吉利“安全平权”的基础上,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3月18日,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奇瑞推出“猎鹰智驾” 智能化方案,并首次将智驾下探至6万元级(小蚂蚁智驾版6.59万元),甚至比比亚迪海鸥(6.98万元)还低。并宣布2025年全系30多款车型都将搭载猎鹰智驾,覆盖奇瑞全品牌全系车型,涵盖燃油、混动、增程、纯电全动力形式,并在全球市场同步推进,旨在实现"全民、全球、全能源、全场景"四大平权。
“猎鹰智驾”共包含四个等级,分别是猎鹰200、猎鹰500、猎鹰700,以及猎鹰900。
具体来看——
①猎鹰 200(入门):支持ADAS辅助驾驶、车道偏离辅助、前后碰撞预警和辅助泊车,但不具备高速NOA、城市领航、代客泊车等进阶功能。作为入门方案,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低成本,实现基础智驾功能的普及,如部分燃油车型搭载。
②猎鹰500(基础):主打端到端大模型行泊一体智驾系统,算力达128TOPS,支持高速NOA、城市记忆领航、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覆盖小蚂蚁智驾版、风云A9等入门车型。
③猎鹰700(进阶):以端到端大模型算法为核心,配有30颗传感器(含激光雷达)+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达200-508 TOPS,支持全域行泊一体,具备高速NOA、城市NOA、代客泊车,以及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将搭载星途、捷途等品牌主力车型(如星纪元ES)。
④猎鹰900(高阶):采用更先进的VLA+WM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驾系统,搭载激光雷达与六重冗余系统,算力达1000TOPS,可实现L3级自动驾驶,能为用户提供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体验。计划2026年量产,首搭星纪元ET,并支持全地形越野领航(O-NOA)。
奇瑞的“智驾平权”具备下面三大特点:
一是全场景覆盖:奇瑞致力于实现全球用户平权、油电平权、使用场景平权和城乡平权,并针对欧洲复杂环岛、中东沙漠公路、东南亚高密度摩托车流等场景定制智驾方案,确保全球用户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智能驾驶体验。
二是全域适配:燃油车/新能源车同步搭载,并重磅发布行业首个全地形越野领航——猎鹰智驾Off-Road,包含高速领航(H-NOA)、城市领航(C-NOA)以及越野领航(O-NOA)三大场景、全地形覆盖,摆脱铺装路面依赖,实现点到点、全地形、全路况智能越野辅助+越野领航。
三是规模与自研:凭借年产销260万辆规模,实现成本降低,凭借15年智能化积累,自研+开放生态(与华为、英伟达合作),构建智驾壁垒。
整体而言,奇瑞“智驾平权”的特点在于全动力(燃油/新能源)、全场景(城市/越野)和全球化同步。可以说,奇瑞充分考虑了此前比亚迪和吉利没有顾忌或者没有重点提到的燃油车、越野场景及全球市场,尤其是燃油车。
为什么燃油车重要呢?
当然不只是因为燃油车是奇瑞的销量大头(占比近八成),还因为每年销售的新车当中,燃油车仍是绝对主力。
拿去年来说,虽然新能源发展如火如荼,但燃油车依然有1100多万的销量盘子。燃油车虽然在智能化配置方面存在天然劣势,但并非不值得拥有“智驾平权”。
奇瑞此次动作,无疑给稳定自身的燃油车基盘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让市场上所有在售的燃油车也看到了曙光。
这不,最近吉利高管也开始就着燃油车“智驾平权”的话题进行发声。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执行董事桂生悦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吉利汽车不会放弃燃油车,还会推进燃油车的智能化。“两三年后,中国一定会做到‘油电平权’,届时资本市场对车的估值方法有可能起变化。”桂生悦表示。
除了以上三家重量级车企,还有不少车企也发布了类似的“智驾平权”方案,比如长安、零跑、北汽、长城等。
长安汽车推出“智驾普惠”战略,计划2025年推出10万级带激光雷达的智驾车型,15万级以上车型全系车型标配高速NOA+城市NOA,主打燃油/新能源全谱系,计划2025年实现200+城市覆盖。
北汽宣布“无差别智驾”计划,覆盖8-25万元价格带,支持复杂路口通行、跨车道避障,燃油车同步升级智驾,实现“油电同智”,计划2025年北汽魔方、BJ60等车型全系标配城市NCA,2025年海外智驾车型占出口总量30%。
零跑汽车推出“全域智驾平权”,12万级-20万级全系标配高速NOA+城市NOA,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领航。目前,标配激光雷达+城市NOA的零跑B10,成为首个将城市智驾下探至12万级市场的车型。
通过上面的分析,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共性,即“价格下探、全域覆盖、技术普惠、场景细分”,而这几大共性,已然成为行业“智驾平权”的主流方向。
①价格下探:智驾从30万级下探至6-8万 元(如奇瑞小蚂蚁6.59万、比亚迪海鸥6.98万),2025年10万级市场智驾标配率或将超60%。
②全域覆盖:油电同智(奇瑞、长城)、全地形(奇瑞O-NOA、长城越野模式)、全球化(奇瑞欧盟认证、北汽中东适配)成为新焦点。
③技术普惠:端到端大模型(零跑、奇瑞等)、低成本激光雷达(长安、深蓝)、算力共享(吉利星睿智算中心),或推动智驾成本下降50%以上。
④场景细分:机械车位泊车(吉利)、越野领航(奇瑞)等细分场景将定义差异化体验,2026 年L3级功能或将成20万级车型标配。
当然,主流趋势之外,依然存在不少挑战,随着更多车企的发力,未来智驾竞争的焦点,很可能将转向数据闭环效率、场景覆盖精度及用户体验一致性。
说白了,牛皮吹得再大,还得看实际效果。车企运营不佳、体验不及格,或者用户抱怨太多,很可能会成为车企成败的关键。“从0到1”很难,但“从1到100”,往往意味着更多陷阱,车企大意不得。
回过头来看,或许正印证了王传福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的判断: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的元年。“2025年消费者买车将重点考虑智驾系统,未来2-3年智驾将成为与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未来没有智驾系统的车型将成为少数派。”
没有车企愿意做少数派,但智驾这条路上,注定不是所有的玩家都能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