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掀桌,2023年的车市价格战只是前奏。当“活下去”成为新能源赛道的核心命题,2025年或将迎来真正的生死局——我们盘点了5家危机暗涌的品牌,它们或是“ICU常客”,或是隐形暴雷选手,购车族和投资人务必警惕
。
一、哪吒汽车:下沉市场“卷王”失速 曾靠低价策略冲上新势力销冠的哪吒,2023年销量同比下滑16%,高端车型哪吒S月销仅千辆。过度依赖10万元以下市场,在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的绞杀下,利润空间几乎归零。更危险的是,360撤资后,哪吒智能化短板暴露,被网友戏称“老头乐Plus”。若2024年无法打开一二线城市,或将重蹈威马覆辙。
二、零跑汽车:全域自研的“伪命题” 尽管背靠大华股份,零跑却陷入“全栈自研陷阱”——三电系统、芯片、智驾全都要做,导致研发费用吞噬毛利率(2023年Q3毛利率仅1.2%)。主力车型C11深陷“车机卡顿”“续航虚标”投诉,与华为、小鹏的智驾差距越拉越大。朱江明“三年进前三”的豪言,恐成新能源版“恒大造车”。
三、问界:华为光环下的“代工傀儡”
赛力斯与华为的“联姻”看似风光,实则危机四伏。问界门店全面由华为掌控,赛力斯彻底沦为代工厂,毛利率不足10%(特斯拉为18%)。一旦华为与其他车企(如奇瑞、江淮)深度绑定,问界的产能、渠道优势将瞬间瓦解。消费者为“华为汽车”买单,但真正的受益者未必是赛力斯。
四、岚图汽车:央企转型的“尴尬样本” 背靠东风集团,却连续三年亏损超70亿元。岚图FREE频繁降价仍难敌理想L7,被吐槽“设计老气”“车机像诺基亚”。传统车企转型的痼疾尽显:决策链条冗长、用户运营僵化、直营店与4S店左右互搏。在蔚来、极氪的夹击下,岚图恐成央企改革试错的牺牲品。
五、极狐汽车:押注华为的“赌徒困境”
北汽蓝谷三年亏损超170亿,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交付量不及预期,HI模式更被余承东暗讽“过时”。北汽既想借华为翻身,又不愿交出灵魂,最新合作的享界品牌直接划归华为鸿蒙智行,极狐彻底边缘化。当华为“亲生儿子”智界、享界登场,极狐的生存空间还剩多少?
结语 新能源淘汰赛没有中场休息。这5家品牌暴露的致命伤——利润倒挂、技术空心化、过度依赖单一伙伴——正是行业洗牌的缩影。2025年政策补贴彻底退出、L3自动驾驶量产在即,车企要么像蔚来般死磕技术护城河,要么像理想般精准卡位用户需求。
消费者避坑指南:警惕库存车、骨折价车型;优先选择全域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落地的品牌;记住,买车不仅是买产品,更是买一家企业的未来。
**互动话题**:你认为谁会是下一个威马?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