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行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供应链重构关键时期,面临极致成本、极致性能、极致周期等挑战。整车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应形成共生共创共赢新型生态体系,以技术驱动和跨界融合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3月26-28日,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十堰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采用“1+1+6+N”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个主题分会场和其他相关对接及展示等活动,旨在深入探讨商用车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及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新趋势、新方向。
3月28日上午,举行了以“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型供应链体系”为主题的主题分会。会上,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部长刘斌,东风科技研究院院长周海鹰,南通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飞龙,广东鸿翼芯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王敏,北京飞书科技有限公司生态高级总监许文豪,江苏电啦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祥,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事业四部总经理沈玉祥和深圳市稳先微电子有限公司汽车电子BU技术总监张磊分别作了精彩演讲。嘉宾们围绕我国商用车供应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商用车供应链的新产品新技术、AI和解决方案等展开交流探讨,助力构建协同、创新、绿色商用车供应链体系。本场分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特聘专家罗军民主持。
变革进入深水区,挑战与机遇并存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烈演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面临严峻考验。罗军民表示,我国商用车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供应链重构的关键时期。在技术创新快速进步、产业链结构不断完善、供应链战略转型及优化下,我国商用车供应链必将加速脱碳进程、跨界深度融合、边界不断拓展,高质量转型发展加速进行。
同时,罗军民指出,近年来我国商用车行业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但也面临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和竞争白热化的挑战。地缘政治冲突和保护主义盛行,也给我国商用车全球化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同时,智能化浪潮也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逐步展现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特聘专家罗军民
“近几年行业发展变化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现在商用车行业的变革已经到了深水区,既是关于技术、模式和整个生态链的全面竞争,也是一场需要全行业携手共进的马拉松长跑。所以,供应链体系革命势在必行。”刘斌表示,目前商用车面临新能源转型,要解决车辆自重、续航、能源补充等问题,与乘用车相比还有诸多瓶颈需要突破。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部长刘斌
刘斌表示,从国际环境看,地缘冲突加剧能源风险,对商用车行业来讲比较敏感。同时,目前机会性市场还存在一定存量,但整体要体系化拓展,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在刘斌看来,商用车整体业务要考虑调整和变革。原来供应链整体压力可能更多的来自供应方等,而未来需要将客户端和需求端纳入整体供应链来统筹考虑,以提升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面对客户,要从原来单一聚焦使用客户调整到整个供应链范围。这就要求我们以人、车、货、厂为核心,从客户整体解决方案角度考虑。我们需要在观念上作出调整和变化。”
近年来商用车行业展现出多重变化。周海鹰认为,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电动化。去年下半年商用车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率,也可能成为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重大亮点。二是智能化。在商用车领域,自动驾驶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三是生态融合。现在汽车领域很多创新是深度融合、共同创新,如AI技术、数据技术、智能交通、车路云协同等。四是服务多样化。未来后市场不仅仅指零部件后市场,基于数据和增值服务的后市场可能成为汽车领域新的商业模式。
东风科技研究院院长周海鹰
周海鹰表示,商用车行业还面临极致成本、极致性能、极致周期三重挑战。从极致周期看,技术和产品将快速迭代、快速更新。从极致性能看,功能模块、性能模块将不断升级。从极致成本看,新能源时代同质化严重,企业面临市场极致成本竞争,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和利润优势,就需要企业通过整零协同实现系统化创新。周海鹰说,产品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集成化,未来零部件企业不仅仅是供货商,还需要深度参与产品设计,甚至帮助整车企业找到价值创新点和利益贡献点,这样在极致情况下才能保持竞争力和优势。
在钟飞龙看来,传统供应链模式还面临成本和效益平衡的挑战。近两年整车厂价格战带动了整个零部件行业的价值战。比如,原材料价格暴涨、人工成本上涨,导致企业毛利越来越低、研发投入越来越少;交付周期缩短,交付质量却要求越来越高;生态要求越来越高,产业升级和生态要求如何协同等。这些都是整个供应链可能面临的挑战。
南通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飞龙
以转型变革为抓手,整零协同创新
“在极致成本、极致性能、极致周期情况下,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逐步形成生态融合关系,形成共生、共创和共赢生态伙伴。”周海鹰表示,以前整车企业自己做整车设计、系统设计、总成设计,进行不同级别的零部件采购,管控不同类型供应商系统集成,最后在其技术中心、研发院完成集成。这导致整车企业要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供应链团队,整车企业和供应商在降本过程中存在很大博弈。因此,整车企业希望供应商具备系统化供货能力,实现整零协同创新。
对于整零协同创新,周海鹰认为,零部件企业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平台化设计能力。面向不同车型,必须平台化快速迭代、更新。二是模块化开发能力。模块化集采操作,有效控制成本。三是系统化供货能力。零部件企业要站在整车企业角度考虑价值贡献,为整车企业贡献创新点,解决用户痛点。比如,站在整车用户场景角度,遵循以下设计原则:一是系统化原则。为整车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大系统集成供货能力。二是用户场景原则。需要什么功能、性能,要细化用户用车场景,与整车设计团队一起界定。三是差异化原则。做到人无我有。总之,通过整零协同,实现共创共生共赢。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既要进行技术创新,也要进行管理和思路创新。刘斌表示,对商用车企业而言,要以客户为中心,以数字化转型变革为抓手,推动流程型组织构建,实现品牌向上战略。
以东风公司为例。刘斌表示,实现制造和物流智能化,推进绿色转型,重塑供应链全新生产力格局,并通过资金流、实物流实现全价值链业务联动,最大程度缩短交期,实现快速交付,助力价值链条价值提升。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集成计划体系,穿透需求生产和供应断点,构建需求计划、底盘计划、物料采购计划和上装计划,同步一体生成内部生产制造的整体安排和方案,并同步给供应链上下游,发布相应需求和资源准备计划及指令,对上装、改装进度总体管控,最后把整个运输过程纳入整体计划管理。同时,构建营销和供应链协同产销融合平台,消除业务壁垒,通过销售预告到生产预告闭环流程,疏通和统一自动化预告模式,以构建营销和供应链整体统一工作平台。
“近两年我们已着力打造以端到端、全环节贯穿式的一体化运营管理和运作核心业务流程的供应链体系,构建极致高效供应链运营能力,支撑智能数字化转型。”刘斌表示,整体来说,公司推动了四个变化:一是通过计划体系融合和建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二是缓解产销矛盾,让它一体化深度融合;三是高效资源保障,主要通过资源透明化,各方相互助力和融入;四是供应链价值提升,把全价值链拉通,为客户创造价值。
“现在我们面临技术升级和质量稳定性之间平衡的矛盾,因为新技术迭代越来越快,交付周期又被压缩,留给我们做验证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需要构建全链条质量治理体系,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上下游供应链数据都要抓进来,加强数字化管理,提升开发效率。”钟飞龙表示,要坚持技术驱动。构建核心技术能力,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构建开放的技术性平台,注重技术整合,联合开发,解决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利用产业资本和市场资本,加大技术投入,以及行业内技术重组。借助行业平台,中国企业联合起来制定技术标准,再向全球输出技术标准等。
我们还要做好生态协同。从技术协同、产能协同、政策协同和数据共通等方面,构建韧性的供应链网络生态。钟飞龙认为,为实现极致成本,一是要供应链整合和精简,二是以技术创新驱动降本,三是供应链协同和压力传导,四是精细化运营和组织效率提升。另外,要做好绿色转型,实现全生命周期减碳,建立绿色循环经济,以做好技术创新和效能提升,优化供应链管理等。
芯片和AI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与此同时,芯片、AI等新技术也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新型供应链体系,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商用车创新发展。
目前,汽车芯片发展方向,一是先进动力,二是智能驾驶。先进动能和传统动力、先进动力,智能驾驶和传统底盘、智能底盘,都有发展新需求。王敏表示,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其公司产品聚焦增程动力(包括传统动力)和混合动力研发方向和布局,包括先进动力、动力底盘、智能车身三个产品方向。
广东鸿翼芯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王敏
据王敏介绍,其公司产品聚焦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截至2025年3月出货量超过1200万颗。公司经营策略是,对内以质量为中心,质量永远是公司最优先考虑内容,其次考虑成本、人效;对外以标杆客户要求为基础,为应对客户具体要求,公司还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公司产品发展方向是从国产替代到创新领先,以国产车规级芯片助力商用车创新发展。
张磊也表示,要以国产芯片力量驱动商用车产业新未来。他认为,目前芯片有抗干扰能力弱、短路耐量差、雪崩耐量差和容性负载能力差等常见问题。因此,其公司采用单晶圆工艺。这种工艺可靠性高。而市场上存在多带合封工艺,但多带合封工艺有很大缺陷。
深圳市稳先微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电子BU技术总监张磊
张磊表示,其公司主要有三条产品线:一是消费类产品线,主要做穿戴、手机、小家电之类;二是大功率管理芯片,主要做服务器、电源、PC、工业电源等;三是车规产品线,主要是高边开关、低边开关等,目前高边开关已经量产。
其实,AI也在商用车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和应用,并赋能其新质生产力发展。许文豪表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帮助人类实现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互联网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人工智能,帮人类解决效率问题。现在我国已将AI上升到国策层面。
北京飞书科技有限公司生态高级总监许文豪
具体而言,AI可以赋能整个业务链。许文豪表示,其公司提供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业务几乎覆盖所有新能源主机厂和大部分传统汽车零配件厂,帮助客户打通研、产、销、服各个部门墙,同时助力其数字化建设,打通业务线和各部门信息流。比如,通过AI赋能整个销售链路。如通过AI做客户洞察、竞品洞察,并将这些洞察赋能经销商,将整个流程和链路打通。
打造换电新生态,交能融合助新力
新能源重卡市场正在爆发。张祥表示,新能源重卡是非常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据预测,2025年新能源重卡销量将达到13万至15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0%,2027年达到30%甚至40%。据张祥介绍,其公司专注于绿色能源补给方案,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移动补能系统与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提供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江苏电啦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张祥
张祥认为,应打造更加开放的重卡移动换电新生态。充电重卡解决了燃油经济性问题,同时充电重卡还需解决电网负荷、效率偏低、电池寿命等问题。而换电重卡解决了运营效率和规模化问题。首先,换电相对于电网来说更加友好,能减少对电网的负荷;其次,换电能提高整个补能效率;再次,换电重卡可以实现车电分离,一次性降低客户购车成本;最后,换电重卡对电池相对友好,可延长电池寿命。“我们预计未来三年换电比例会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交通和能源融合也是发展大势。沈玉祥认为,交能融合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交通革命,是能源革命的必然选择,助力新型商用车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启源芯动力就是绿电交通能源服务商,着力核心技术研发、装备生产制造,并推进整体运营模式创新,围绕交通能源绿色化,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实现重卡换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事业四部总经理沈玉祥
至于如何实现交能融合发展,沈玉祥表示,在能源端、交通端,生产制造标准化电池包共享使用,形成共享储能和共享互换落地,充换电站实现物联网一体化构建。同时,在能源端完成整个电网需求构建,充换电业务扩展,加上新能源布局。通过搭建车辆、充换电站、电池三个核心平台,进行信息网构建,以产业数字化打造信息网底座,支撑能源网、信息网、物联网三网融合。在三网融合基础上,通过新技术、新标杆加持,为换电重卡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相关报道:
开幕式暨主旨会议:聚势谋新,共绘商用车产业新图景
主题分会场一:车路云一体化,定义商用车未来发展新坐标
主题分会场二:多维路径驱动新能源商用车可持续发展
主题分会场三:智启安全新征程,筑牢商用车可靠发展基石
主题分会场四:商用车国际化跃迁:从产品出口到共建生态
主题分会场五:转型加速,预见商用车未来政策与市场趋势
主题分会场六:转型进入关键期,构建商用车新型供应链体系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