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个消息在汽车行业疯传。
1
工信部在4月16日召开了一个闭门会议,国内很多头部汽车厂家以及供应商都参与了。
这次的会议主题很明确,就是整顿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关于智能驾驶的各种乱象,明确车企主体责任和安全边界,杜绝各种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据说这次会议内部发布了一个通知,至于通知内容是什么,目前我们没有看到官方的消息。
但有一个会议纪要在汽车行业以及网上疯传。
从这个会议纪要的内容来看,对于汽车智能驾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紧箍咒。
我们简单总结了一下这个会议纪要内容大概如下。
一个是智能驾驶不能自嗨了。
什么是智能驾驶?现在不同的车企,不同的消费者理解完全不一样。
大多数消费者所理解的智能驾驶都是各大车企在发布会或者其他平台宣传的。
而这些车企为了彰显自己的高大上和科技实力,他们往往把智能驾驶包装得非常牛叉。
什么高阶驾驶,什么无人驾驶,完全是昧着良心胡说八道。
这些车企很嗨,消费者也跟着一起嗨。
结果嗨着嗨着,有些人嗨到阎罗王那边去了。
这种自嗨完全没有把消费者的安全放在第1位,纯粹是为了销量而夸大宣传。
对此,工信部实在看不下去了。
从网传的会议纪要来看,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杜绝企业各种夸大宣传。
比如禁用 自动、自主、智驾、高阶智驾等表述,建议使用组合辅助驾驶;弃用脱手、脱眼等词语描述,改用驾驶员运动脱离和视觉脱离。
另外“接管” 一词为L3级智能驾驶专用,L2以下不得使用。
这意味着以后车企不能玩文字游戏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涉及安全的事情必须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任何模糊的空间,安全边界必须清晰明了。
另一个是防止车主脱离驾驶状态。
现在很多车主偏听偏信,以为自己花了高价钱买了一个带智能驾驶的汽车就很了不起,非得各种秀。
比如有的开了智驾之后在车上呼呼大睡;有的把驾驶位的座椅平躺下来,在里面边嗑瓜子;有的还跟身边的朋友小酌一杯。。。
这种自驾场景看起来很酷,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效仿。
但在当前智能驾驶技术并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危险不仅仅体现在车主有可能出现危险情况,路上的其他车辆和行人也有可能因此遭殃。
对此,未来工信部有可能会进一步规范这种驾驶行为。
从网传的会议纪要来看,工信部据说正在探索通过人脸ID识别等技术,在开启辅助智能驾驶的时候,禁止座椅调节和平躺,从技术层面禁止驾驶员脱离。
另外禁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无法确保驾驶员完全控制的功能,而且禁止申报该类功能。
简单一句话,以后脱离人工驾驶的功能都得面临各种限制。
再一个是智能驾驶的测试更加严格。
这几年各大车企的智驾测试有点乱,很多都不是经过专业的测试,而是为了测试而测试。
而且很多车企都是公开测试,还在网上大肆宣传。
这种做法一点底线都没有,因为这种测试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是车企却有选择性的选择宣传,这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误导,以为智能驾驶很安全。
不过,这种玩法以后行不通了。
从一些车企内部人员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次工信部的态度很明确,禁止公测。
另外,如果车企要搞千人团、万人团均必须走公告流程。
同时,严禁以用户为测试对象,严格限制频繁OTA,OTA需走召回审批,那些未被验证的功能不能大面积投入使用。
简单来说,以后车企对于智能驾驶可以测试,但对于那些未经过验证的技术,你得在内部自己测试,不能公开。
而且对于测试的结果,必须确保真实,测试报告应详细记录测试人员、时间、地点、步骤、项目及结果。
总结这个会议纪要,这次工信部真的怒了,决定对智能驾驶进行大整顿,给智能驾驶行业上一个紧箍咒,不能让大家胡作非为了。
2
为什么工信部要搞这么大的动作呢?
原因很简单,当前的智能驾驶存在的不确定性很多,并没有像各大车企所宣传那样安全可靠。
从各大车企宣传的情况来看,他们压根就没有向消费者教育智能驾驶是什么,当前的智能驾驶属于什么阶段,也没有对消费者进行智能驾驶的专业培训。
结果有很多不明旧里的车主完全将驾驶权限交给了智能驾驶。
但按照当前智能驾驶的水平来看,市场上的智能驾驶基本上都属于L2水平,完全不能脱离人工。
这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智能驾驶6级定义,它可以分为L0到L5。
其中L2属于组合驾驶辅助,其功能是同时控制横向和纵向运动(如全速域跟车+车道居中),在这种自驾水平之下,车主并不能脱离驾驶,而是必须全程监控并随时接管。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不一样?
是不是跟各大车企所宣传的有很大的出入?
从各大车企所宣传的智能驾驶来看,好像都很厉害,驾驶员只要坐到驾驶位置上就可以,啥事都不干,所有事情都交给汽车了。
但这种情形是建立在道路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比如道路车辆比较少,道路是封闭的,道路没有突发情况等等。
然而现实当中根本就没有这种完美的驾驶场景,除非是在一些测试场里面。
真实的行驶环境是随时可能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比如突发交通事故,道路维修,突发天气,前面车辆紧急刹车等等。
按照现有智能驾驶的能力来看,很多突发情况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比如前段时间有几名大学生因为智能驾驶发生事故,其原因就是因为修路导致智驾没有及时进行响应结果才酿成了悲剧。
最近几年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起。
虽然这些交通事故从整体来看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涉及安全的事情,概率再小也是大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这次工信部决定对国内的智能驾驶进行大整顿,从软硬件到宣传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范,这会让各大车企守住底线,不能胡作非为。
3
对此,很多人可能担心这么严格的限制会不会阻碍国内智能驾驶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的两个发展趋势,一个是电动化,一个是智能化。
我国正是抓住了电动化这个浪潮,所以最近几年国产汽车迅猛崛起。
而对于电动汽车,上半场拼的是硬件,下半场拼的一定是智能化,谁能够掌握智能化,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夺得先机。
如果国内这也限制,那也限制,智能驾驶无法放开手脚去干,会不会阻碍我国智能价值的发展呢?
其实国家从来都没有想限制智能驾驶的发展,而是推出各种政策鼓励智能驾驶的发展。
但鼓励并不等于裸奔,在发展智能驾驶的同时,安全永远必须放在第1位。
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完全验证安全的智能驾驶,车企可以用,但必须有前提条件。
这种严格的限制会倒逼车企去进一步提高智能驾驶的研发,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水平和智能化。
如果未来某一天,智能驾驶从软硬件各方面都达到了L4以上的水平,再加上高精地图,交通硬件设施各方面的配套也达到很高的一个水准,那把驾驶权限完全交给汽车就不成问题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