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

七八十年代那些经典老车,拥有过其中一款的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司机。在那个时期,汽油每升0.77元,柴油每升0.44元,车辆大多归公共部门所有,当时的司机们也会讲究节约,会通过调整气门和控制发动机的怠速来节油,还会定期清洁化油器以保持车辆性能稳定,那时候的车主把车视为珍宝般爱护。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1、波罗乃兹,有人俗称其为“半拉奶子”或者“拨拉奶子”,属于东欧四大破车之一,包括拉达、波罗乃兹、莫斯科人和达契亚。这种车常被用作出租车,由于后置发动机散热问题,夏季常需打开后备箱以防引擎过热停车。驾驶这种车前,司机们会检查确保携带了完整的工具,因为后备箱通常装满了维修工具,一次行程中如果没有修车的情况,司机会感到非常高兴。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车虽然经常出小故障,但维修相对简单。最难受的是夏天时车内没有空调,司机只能赤裸上身,围着毛巾驾车,汗水浸透背部。在那个年代,任何一辆车在中国都被视为豪车对待。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2、上海760搭载了两个化油器。开过老上海的人会知道,双化油器让车的前端加装了配重铁,使得减震效果非常好,乘坐十分舒适,只是消耗的燃油量相对较大。这款车体现了当时国家的技术落后,我曾驾驶过上海牌车,坦白说,除了座椅比较舒适外,其它技术性能差强人意。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SH760被视为上海的骄傲,装有金凤牌发动机,虽然耗油但驾乘体验舒适,当时算得上是好车。双化油器不容易调整,这似乎是个硬伤。在1980年代中期,工资仅50元,而这款上海牌轿车售价高达9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劳斯莱斯级别!当时在小县城里,能看到一辆上海牌轿车非常罕见,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3、伏尔加的燃油消耗很高,早期的老款伏尔加是高干专车,图片中的新型伏尔加后来被用作出租车,略低于皇冠的级别。其优点包括舒适的座椅(比同期的桑塔纳要好)和良好的暖风系统!缺点是空调需要后期安装(位于副驾驶位置),夏天容易引擎过热!在当时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车,记得发动机的噪音相对较大,但悬挂系统柔软,坐着很舒服,那个年代的伏尔加和上海、皇冠相比稍逊一筹,但波罗乃兹、拉达等车型还是略逊一筹。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4、吉普车212在冬天启动困难,夏天极热。主驾驶座旁的风挡上有“4×4”的标志,最初没有配备安全带,后来即使添加了宽度仅有手掌的安全带,也形同虚设。80年代末,国产小车还不多,只有BJ212、BJ121、BJ130、老上海、外来的标致505、伏尔加、皇冠、蓝鸟、奥迪100以及大型的解放CA10、东风140等。212被认为是普通百姓能接触到的少数车型之一,非常亲民,被视为情怀之选。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5、菲亚特126P在当地也被称为臭虫车,它安装了摩托车使用的风冷发动机,因此前脸没有进气孔,外形与现在的电动车非常相似。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6、红旗CA770是当年处级干部用的212,厅级干部用的“小上海”,部级干部则使用“大红旗”。我曾偷偷驾驶过红旗CA770,它的轮胎与北京130的一样大,变速器位于方向盘下方,没有助力转向,方向回正非常快,发动机的马力很大,一踩油门就能迅速加速。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7、奥迪100在1986年由上海大众组装的第一批国产车型之一。当时上海大众只生产三种车型:桑塔纳、帕萨特(桑塔纳的两厢版本)和奥迪100。后来奥迪的生产转移到了长春。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8、解放CA10,这款车配备90马力的发动机,可以拉动7吨货物,但遇到上坡时速度极慢,几乎比人走路还要慢。驾驶解放牌拖车通常需要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不论是上坡、下坡、倒车还是转弯,普通司机往往难以驾驭。尽管夏天开这种车会感到热,但冬天绝对不会冷。在那个时代,最常见的还是各种货车,如老解放、两片玻璃的东风、黄河等。黄河车的尾气呈蓝色,气味也很特别。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9、雪铁龙,在80年代,这种车的子弹头造型在当时非常引人注目。80年代初期,雪铁龙作为出租车在北京运营了很长时间。它的挂牌号码为31-白牌,全国独一无二。雪铁龙的液压升降减震系统在车辆启动后会稍微升高车身,后风挡设计凹陷但颇具美感,车身厚重且流线型十分显眼,其后轮比前轮宽且向内凹,这是为了提高行驶的稳定性。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10、拉达车的座位有些弹性,仿佛座位下有弹簧支撑。确实如此,它的发动机在夏天时容易过热,而且空调几乎不起作用,影响了车的动力性能。尽管那时的车辆在机械性能上无法与现代车辆相比,但从外形上看,拉达的设计简洁流畅,体现了其简约而不简单的特点,当时被认为是比较好的车型。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11、三轮车的鼻祖——上海581。仿照马自达的三轮车设计,原本采用风冷两缸机,后改为水冷两缸机,并将手把式方向盘改为传统式。上海人亲切地称之为小青娃,采用的是幸福250汽油机。这款两缸汽车非常实用,最高时速可达70公里,对于上海的运输业来说功不可没,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上海的交通工具。其档位和空挡位置斜置,发动机采用箱式设计,无油底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三轮出租车。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12、东方红28拖拉机,是公社书记的标配。东方红28型拖拉机非常适合北方农村使用,具有很强的爬坡能力,既可以耕地也可以用于运输,非常怀念这款28型。当年我作为知青在播种队驾驶过东方红28轮式拖拉机,它采用的是双杆变速设计,耐用且操作简便,一踩油门就会响得很响,非常有力。

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驰骋的12款老车,开过4种的人都少之又少-有驾

那时候在公社农机站当拖拉机手的地位非常高,到哪个村都像是尊贵的客人一样受到欢迎。还有电影放映员,其地位也不亚于拖拉机手。

#深度好文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