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

你肯定听说过“销量高不一定赚钱”这句话,但现实里真有人能把这句话玩出花来。想象一下,一家车企的销量只有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却能在中国市场一年狂赚44亿利润,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变魔术?更魔幻的是,这家车企不是别人,正是被许多人认为“掉队”的福特。当国产新势力们一边猛冲销量一边哭着喊亏钱时,福特却默默交出了一份让同行眼红的成绩单。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生意经。

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有驾

销量缩水还能躺赚?福特的“瘦身哲学”

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有驾

先看一组扎心的数据:长安福特2024年全年卖了24.7万辆车,和巅峰时期的百万销量比起来,连三成都不到。换成普通人,这相当于月薪从3万暴跌到9000块,心态早就崩了。但福特不仅没崩,反而在中国市场赚了6亿美元(约44亿人民币),利润率比不少国产新势力还高。这就像一家餐厅,客人少了三分之二,但老板反而赚得更多了——他们到底怎么做到的?

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有驾

答案藏在福特的“瘦身计划”里。过去几年,福特干了几件看似“自断经脉”的事:关掉闲置工厂、砍掉不赚钱的产品线、精简臃肿的经销商网络。这招有多狠?举个例子,巅峰时期长安福特有5座工厂,年产能160万辆,但到2024年实际产量只有24.7万辆。如果硬撑着不关厂,光是厂房折旧、员工工资这些固定成本就能把利润吃光。福特的选择很现实:既然养不起大块头,那就主动“减肥”,把资源集中在能赚钱的地方。

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有驾

这种“断舍离”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福特单车利润其实没怎么涨,但运营成本直接砍掉一大块。就像一个人把信用卡账单从10张减到3张,哪怕收入不变,手头反而更宽裕了。更绝的是,福特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及时止损”。他们早就砸钱研发电动车和智能驾驶,但发现新能源车短期难盈利后,果断调头回燃油车市场,把省下来的钱全砸在燃油车的升级上。

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有驾

燃油车逆袭背后的“沉默大多数”

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有驾

你可能要问:现在新能源车不是大势所趋吗?福特回头搞燃油车,这不是开倒车?但数据啪啪打脸:2024年中国市场60%的新车销量还是燃油车,新能源车看似热闹,但除了比亚迪和理想,绝大多数车企都在亏钱。福特看准的正是这个“沉默的大多数”——那些对绿牌车不感冒,但又买不到高性价比燃油车的人。

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有驾

举个具体例子:2023年燃油轿车销量冠军日产轩逸卖了37.6万辆,第二名大众朗逸34.5万辆,这些车既不智能也不炫酷,但胜在可靠、省油、维修便宜。福特摸准了这个脉,把蒙迪欧加长、塞满屏幕,探险者直接搬来赛用级发动机,硬生生把燃油车做出了“人无我有”的竞争力。更绝的是江铃福特,不追求销量冲榜,专攻烈马、游骑侠这类小众车型,反而让消费者记住了“福特=硬核”的标签。

油车仍是摇钱树 销量不足巅峰三成 却能在中国市场狂揽44亿利润-有驾

这种策略有多聪明?好比在奶茶店扎堆的商圈开一家老式糖水铺——别人都在卷新品、拼营销,福特却用成熟的燃油车技术摊薄成本,靠差异化避开价格战。结果就是:别人卖100辆车亏20辆的钱,福特卖30辆车反而能赚到盆满钵满。

44亿利润背后的行业启示录

福特的案例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卷”,本质是一场效率的比拼。新势力们烧钱堆配置、抢份额时,福特用百年车企的老辣算盘,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比如他们发现,同样打价格战,燃油车成本早被均摊到极限,而新能源车的电池、芯片还在烧钱阶段。这就像马拉松比赛,别人刚跑到5公里就开始冲刺,福特却按自己的节奏保存体力。

更值得玩味的是行业格局。2024年国内车企利润率跌到4.6%,18家上市车企的利润加起来不到丰田一家的一半。但福特这类外资品牌,却靠着全球化布局分摊风险——中国新能源车增长再快,全球市场七成还是燃油车的天下。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底气,恰恰是单押中国市场的车企所缺乏的。

不过福特也没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他们最近宣布要学理想汽车搞增程式电动车,CEO吉姆·法利甚至公开说:“理想的客户把增程车当纯电车开,电池小成本低,这才是聪明做法。”这招堪称“骑墙战略”的典范:燃油车继续赚利润,增程车试探新方向,两手抓两手硬。毕竟在汽车行业大变革的时代,活得滋润的从来不是跑得最快的,而是最会算账的。

尾声:赚钱的逻辑,从来和热闹无关

回头看福特的故事,你会发现一个反常识的真理:在汽车行业,热闹和赚钱往往是两码事。当所有人都在追逐风口时,冷静判断什么能赚钱,比盲目跟风更重要。福特的44亿利润,不是靠押注未来,而是靠吃透当下的现实需求;不是靠铺天盖地的流量,而是靠精打细算的成本控制。这给行业的启示再直白不过——活下去的秘诀,有时候就藏在那些被忽视的“老生意”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