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是过渡?超充才是电车未来?1秒2公里你敢信?

换电是过渡?超充才是电车未来?1秒2公里你敢信?

2025 年 3 月 17 日,比亚迪在深圳发布的 “兆瓦闪充” 技术,彻底改写了电动车补能规则。这套系统以 1000V 超高电压平台、1000A 超大电流和 10C 充电倍率为核心,实现了 1 秒充电 2 公里的峰值速度,5 分钟即可补能 407 公里,充电功率首次突破 1 兆瓦(1000kW),将行业标准从特斯拉 V4 超充的 600kW 直接提升了近 70%。

比亚迪的技术突破源于三方面创新:液冷散热技术将充电枪线直径缩小至普通快充的三分之一,却能承受 1000A 电流;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升级版通过仿生蜂窝结构和梯度电极技术,将锂离子迁移效率提升 50%;车规级 1500V 碳化硅芯片突破行业耐压极限,降低能量损耗。这些技术叠加,使电池寿命在高频闪充下仍能保持 8 年 70% 健康度,与常规充电相当。

换电是过渡?超充才是电车未来?1秒2公里你敢信?-有驾

比亚迪现场实测显示,一辆汉 L 从 10% 电量充至 60% 仅需 5 分钟,续航增加 407 公里。若以日均通勤 30 公里计算,仅需 15 秒即可满足单日需求。对比传统燃油车,700 公里长途出行需加油两次(每次 3 分钟),总补能时间 6 分钟,而电动车使用兆瓦闪充仅需 8 分钟(含排队时间),成本却降低 60%(每公里 0.4 元 vs 油车 1 元)。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通过双枪充电智能升压技术,实现了对现有 500V/750V 充电桩的全兼容。在深圳某超充站实测中,搭载该技术的腾势 N7 从 15% 电量充至 50% 仅需 2 分 40 秒,彻底解决了公共充电桩的 “最后一公里” 痛点。

面对兆瓦级充电对电网的冲击,比亚迪提出了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储能电站在低峰期储备电能,高峰期释放,将电网扩容成本降低 70%。其自研的全液冷兆瓦终端系统最大输出功率达 1360kW,未来将在全国布局 4000 座闪充站,并向社会资本开放技术,加速超充网络覆盖。

换电是过渡?超充才是电车未来?1秒2公里你敢信?-有驾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换电站仅 4000 余座,而充电桩保有量已超 1280 万台。比亚迪的策略是 “以超充为主,兼容换电”,通过标准化接口和升压技术,让超充桩覆盖更广、成本更低。相比之下,换电模式因电池规格不统一、站点兼容性差,难以复制超充的普适性优势。

比亚迪的技术突破直接冲击了换电阵营的核心优势。蔚来与宁德时代虽在次日宣布战略合作,计划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但换电模式的固有缺陷仍难忽视:

成本高昂:单座换电站建设成本超 300 万元,日均需 100 次换电才能盈亏平衡;

  1. 标准割裂:蔚来与宁德时代的 “双网并行” 仍需解决跨品牌兼容性问题;

  2. 技术迭代滞后:电池技术更新导致旧型号换电设备面临淘汰风险。

换电是过渡?超充才是电车未来?1秒2公里你敢信?-有驾

反观超充阵营,华为已建成 10 万根全液冷超充桩,特斯拉全球超充站突破 6.7 万个,比亚迪则通过 “车 - 桩 - 网” 一体化布局,将超充网络扩展速度提升至每年新增 2000 座。行业预测,若超充桩覆盖率达 80%,换电市场份额将从 2024 年的 15% 降至 2030 年的 5% 以下。

兆瓦闪充的意义不仅在于速度,更在于重塑用户行为。过去,电动车长途出行需规划充电站点,而现在,用户只需在服务区停留 8 分钟即可完成补能。比亚迪测算,若全国超充站覆盖率达 50%,电动车长途出行焦虑将降低 80%,其智能化体验(语音控制、自动驾驶)与成本优势将形成绝杀。

换电是过渡?超充才是电车未来?1秒2公里你敢信?-有驾

对车企而言,超充技术还将推动行业整合。以蔚来为例,其换电模式依赖高端用户支撑,但随着比亚迪等品牌将超充普及至 20 万元级车型,换电的溢价空间将被压缩。数据显示,搭载兆瓦闪充的汉 L 预售价仅 27 万 - 35 万元,直接切入主流消费市场。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不仅是一次充电速度的革命,更是电动车产业的转折点。它宣告了燃油车 “快速补能” 护城河的瓦解,也预示着换电模式从 “主流选项” 退化为 “补充方案”。随着超充网络的完善和储能技术的普及,电动车终将摆脱 “里程焦虑” 的枷锁,真正进入 “电动自由” 时代。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