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在选车时纠结到失眠。
他试驾了理想L6,却被销售告知“城区辅助驾驶要等OTA升级”。
转头去看传祺向往S7,销售直接拉开车门:“现在就能用,终身免费。 ”
这场景暴露了当下新能源市场的核心矛盾——
新势力总爱画“期货大饼”,传统大厂却默默掏出“现货”。
当消费者为科技配置掏钱时,究竟是在买功能,还是在买承诺?
从智驾硬件看,传祺向往S7的激光雷达版直接甩出27组传感器。
126线激光雷达的200米探测距离,搭配厘米级建模精度。
隔壁的理想L6还在用纯视觉方案,毫米波雷达只配了1颗。
算法层面更值得玩味。
传祺与算法巨头Momenta联合开发的端到端大模型,训练数据量是新势力的数倍。
理想L6的分段式算法,至今依赖高精地图,无图方案还在实验室里。
实测表现差距更大。
传祺S7在窄路会车时,方向盘修正幅度小得像老司机。
理想L6遇到环岛就频繁退出,车主群里吐槽“跟驾校新手没区别”。
座舱里的较量更戏剧化。
当新势力还在吹“冰箱彩电”时,传祺S7直接搬出17.3英寸吸顶屏。
杜比全景声22扬声器+前后排独立声场,后排孩子看动画,前排夫妻听交响乐。
反观理想L6,副驾屏还要加钱选装。
销售建议“后排娱乐可以买iPad支架”,这操作让家长直摇头——
“我花二十多万买车,还要自备数码城配件? ”
空间利用率更是传统大厂的杀手锏。
传祺S7的二排腿部空间做到1米,座椅能137度无级调节。
理想L6后排最大125度,12度的仰角差在长途旅行中就是疲劳与舒适的分水岭。
更狠的是行李厢设计。
传祺S7塞得下折叠双人床,露营党狂喜。
理想L6为了造型牺牲装载高度,婴儿车都得拆轮子才能放进去。
动力系统的差距堪称降维打击。
传祺S7的馈电油耗比对手低1.2L,还能加92号汽油。
按年跑2万公里算,光油费就能省出两部顶配iPhone。
技术路线的选择暴露底蕴差距。
传祺的插混+增程双模架构,馈电时动力不衰减的秘密在于自研电机。
理想L6的增程器采购自第三方,高速再加速时明显脚软。
安全性能的对比更值得细品。
传祺S7的弹匣电池经受住了360度扭麻花测试,热失控率为零。
理想L6的电池包至今没公布极端工况数据,车主群流传着“底盘磕碰就心慌”。
车身结构上,传祺用上了核潜艇级热成型钢。
53项碰撞测试涵盖货车压顶、螺旋翻滚等地狱级场景。
对比之下,新势力的安全宣传总带着股PPT味。
品质管控才是隐藏大招。
广汽的生产线能自主完成冲压、焊接、涂装全流程。
而新势力普遍依赖代工,品控波动让首批车主成了“付费测试员”。
价格屠夫的称号这次属于传统阵营。
传祺S7顶配比理想L6入门版便宜5万,却多出激光雷达和零重力座椅。
当销售说出“22万给您包牌”时,理想展厅的客户集体转头。
这场较量撕开了行业真相——
新势力的科技光环,正在被传统大厂的体系化能力反超。
当传祺把30万级配置砸进20万市场,理想的品牌溢价显得摇摇欲坠。
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趋势愈发明显。
传祺S7上市首周订单破万,理想L6被迫放出万元优惠。
这场20万级SUV的战争,或许将重塑新能源市场的权力格局。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是要为尚未落地的“期货功能”买单,还是选择即刻可用的成熟技术?
当传统车企开始玩转智能化,新势力还剩多少护城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