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公里组第一名赵一霖,36分30秒! ”
2025年4月20日上午8点53分,苏州穹窿山脚下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23岁的苏州小伙赵一霖喘着粗气冲过终点线,他的运动手环显示,刚刚过去的36分钟里,他在竹林密布的山道上跑出了每公里4分33秒的配速。
这场沸腾山野的狂欢,正是2025苏州吴中四季越野赛的春日首战。 来自国内外的700多名选手,从白领上班族到专业运动员,甚至还有牵着爸妈手的小朋友,全都汇聚在孙武文化园的起跑拱门下。
早晨8点16分,倒计时归零的瞬间,发令笛声穿透晨雾。 选手们像打开的闸门般涌向山道,运动鞋踩在石板路上的哒哒声,惊飞了竹梢的早莺。 这场由苏州市体育局等单位联合指导的赛事,把20公里精英组和8公里大众组的赛道,都设计成了“会说话的导游”。
御道竹林里,晨露还挂在竹叶尖上,选手们弯腰钻过低垂的枝丫时,能闻到混着青草香的泥土味。 三茅峰顶的观景台,刚好够三五个人驻足喘口气,抬眼就能望见太湖的波光。
最绝的是孙武苑那段下坡路,组委会特意把《孙子兵法》的金句印在路标旗上。 “兵贵神速”的旗子插在急转弯处,差点让20公里组的泮益平刹不住脚。 这个来自越野世家的95后,最终以1小时55分55秒的成绩,把男子组冠军收入囊中。
要说今年赛道上的新风景,得数那些穿着亲子装的参赛家庭。 8公里组里有个戴蝴蝶发卡的小女孩,边跑边数路边的野花,硬是把42分钟的比赛跑成了春游。 她妈妈周小云倒是认真得很,女子组冠军奖杯就是被她这么“顺便”拿回家的。
医疗队的王医生抱着急救包蹲在补给点,眼睛盯着往来选手的步态。 他所在的3号医疗站配了AED和氧气瓶,但最忙活的是给小朋友处理磨破的脚后跟。 “创可贴都是卡通图案的,孩子们挑图案比挑糖果还认真。 ”
在山腰的土坡路段,志愿者小林刚捡完某个选手丢的能量胶包装。 他手里的垃圾钳已经夹过二十几个矿泉水瓶,这些都会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装。 赛前发的参赛包里,除号码布和计时芯片,还有印着“带走128%的垃圾”的环保贴纸。
中午时分,男子20公里组的选手陆续冲线。 廖娟甩开马尾辫上的汗珠,以2小时39分55秒锁定女子组冠军时,她的运动相机里存满了素材:有晨光穿过竹海的光柱,有陌生跑友伸手拉她上陡坡的瞬间,还有补给站阿姨硬塞给她的青团。
这些青团来自木渎古镇的老字号,组委会特意准备了3000个当补给。 完赛的选手拿着奖牌去古镇吃饭,不少餐馆挂出“越野赛套餐享8折”的横幅。 永定土楼家的老板娘说,光是中午就接待了四十多桌选手家属。
在赛事指挥中心的大屏上,700多个GPS信号像萤火虫在山间流动。 安保老张盯着其中几个移动异常的红点,抓起对讲机呼叫3号巡逻队。 结果发现是几个外国选手走错了岔路口,正对着手机翻译软件问路呢。
这些说着法语和日语的外籍选手,完赛后都在奖牌上找孙武的剪影浮雕。 今年的奖牌设计成了可旋转的齿轮造型,转开就能看到隐藏的穹窿山手绘地图。 有个巴黎来的姑娘当场把奖牌挂上脖子,说要戴着去逛拙政园。
午后山风转暖时,收尾的志愿者开始清理路标。 他们从终点线往回走,沿途卷起警戒带,撤掉指引牌,就像把赛道的记忆一点点收回背囊。 但在御道竹林深处,还是能看见几串新鲜的脚印,那是没玩够的小朋友又返回去找松鼠了。
主会场的颁奖台上,赵一霖正被记者围着讲训练计划。 这个外卖小哥每周利用午休时间跑山,把送餐的电动自行车改装成了移动补给站。 “其实今天下坡时差点摔跤,幸亏抓住棵毛竹。 ”他展示着手掌上的红印子,笑得比奖杯还晃眼。
不远处亲子组的照片墙上,贴满了抓拍的笑脸。 有爸爸背着女儿冲刺的,有全家穿着同款熊猫装自拍的,还有个爷爷辈的选手牵着泰迪犬完赛。 工作人员说这些照片当晚就会上传云端,点击量最高的能赢苏州乐园门票。
夕阳西下时,救护车闪着灯空驶出景区。 王医生整理着几乎没动过的急救药品,突然被个小男孩往手里塞了颗奶糖。 “谢谢叔叔守着我们呀! ”孩子的妈妈在后面挥手,她运动裤上还沾着不知哪儿蹭的苍耳子。
这场山野派对留下的不只是数据——700人参赛、120名志愿者、18个医疗点、3000个青团。 当最后一批选手坐着接驳车离开时,山道恢复宁静,只有被踩倒的野草在慢慢直起腰,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朝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