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蝶变,铺就幸福坦途

交通蝶变,铺就幸福坦途-有驾

交通,城市的脉络,民生的纽带,承载着发展的脉动与百姓的期盼。如今,国省道干线路网纵横交错,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都市区公交网络基本成形……这背后是一系列政策的扎实推进。

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连年把百姓出行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市交通运输局始终把惠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摆在重要位置。自“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超2870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98万公里;351条城乡公交线路像毛细血管般,串联起5184个行政村,实现了公交全覆盖;“中心城区早晚高峰公交免费”政策成效显著,日均早晚高峰时段客流量约11.3万人次,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

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根,精心织就一张高效、幸福的出行网,大大提升了民众的出行体验。

路网通达百业兴盛

早晨八九点钟,微山岛西侧沟南村海涛鱼馆的老板赵海涛已开启一天的忙碌。后厨里,新鲜的蔬菜、湖鲜整齐陈列,静等着游客到来。“每天一大早,新鲜食材就会通过家门口的这条柏油马路准时送到店里。也因为这条路,来我们这儿的游客比之前多了不少。”赵海涛笑着说。

这条约34.88公里的环湖旅游公路,依湖而建、湖路相依。它串联起微山湖沿途的风光景点,更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在路修好之前,微山岛镇杨村主要以渔业为主,游客稀少,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经济发展滞后。村党支部书记殷昭祥回忆:“那时候,村里发展受限,大家守着好风景,却过不上好日子。”但随着环湖旅游公路建成,一切都不一样了。交通便利彻底打开了经济发展大门,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看到发展机遇,许多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当老板。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微山岛沿线不少群众开办起餐饮民宿产业。如今,岛内民宿酒店已有80多家,可满足2300余人住宿。旅游旺季时,置身岛内酒店,推开楼窗,满目郁郁葱葱;登高望远,万亩荷塘尽收眼底。

交通蝶变,铺就幸福坦途-有驾

微山岛的变化,只是济宁市交通助力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充分发挥交通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全市上下通过建设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大力加快旅游公路建设,积极助推交通运输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一系列举措之下,打造出一批国内知名的自驾体验精品旅游风景线。兖州泗河观光线入选全国“行在乡村游在路上”十大最美自驾路;微山县微山岛环湖旅游公路入选全国第一批旅游公路项目、山东省首批精品旅游公路典型案例;“红色征途——微山湖旅游区水陆综合交通线”“邹城美丽儒风路”分别入选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示范案例和优秀示范案例……

四通八达、路域环境整洁、沿途风光优美的农村公路,不仅让农村出行从“走得了”变为“走得好”,物流从“运得出”升级为“运得畅”,更见证着济宁的城乡巨变,联通了群众的幸福生活。全市上下通过建设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大力发展“公路+”融合发展模式。在全市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休闲旅游、特色农业、工业经济等产业一体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被盘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曲阜市息陬镇的工业园区内,企业负责人孔勇看着一条条崭新道路,满是感慨:“以前,企业原材料运输车辆进厂、产品运出,因工业园区道路坑洼,费时费力。现在新修道路直通厂门口,运输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这片工业园区内,聚集着山东焦点福瑞达生物、山东宏泰塑业等多家大型企业。而附近几条道路多年前修建,经长时间行车碾压、雨水侵蚀,出现路面低洼不平、破损等状况,给企业发展和群众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当地政府及时对园区附近道路进行提升改造。通过推动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带来了人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一步集聚了农村发展优势,为企业腾飞铺就“黄金通道”。

交通蝶变,铺就幸福坦途-有驾

在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大屯村,村民喻锐也因道路变化尝到甜头:“原来一直想扩大种植规模,用机械化作业。但之前村里道路狭窄,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村。现在村里公路又好又宽,承载能力强。修路的同时,灌溉渠道、排水系统等农田基础设施也得到改造完善。我现在买了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运输方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工成本降低。种植规模也从原来几十亩扩大到500多亩。”

路通产业兴,对于乡村全面振兴而言,路必不可少。近年来,济宁市积极探索“公路+”融合发展模式,加快乡村产业、旅游、文化、生态多元融合发展。聚焦自然风貌、特色文化,打造亮点景观,做到以景引路、以路链景、以路为景,努力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济宁样板。通过串联产业、旅游、物流等业态,我市形成“以路促产、以产兴村”的乡村振兴格局。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全市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村级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均达到100%,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日渐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已然形成。

公交联动畅行全城

市民马女士是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这几年,她明显感受到城区的交通变化。“早晚高峰时段免费乘坐公交车,除非特殊情况,身边好多人都坐公交车上下班。助学公交,把孩子从家门口拉到学校门口,既安全又方便。”马女士说,以前一到早晚高峰就发愁,到处堵车,现在城市交通通畅多了。

交通蝶变,铺就幸福坦途-有驾

确如马女士所言,近年来,我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善。据《百度地图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济宁市高峰拥堵排名由2020年的全国第27名下降至2024年的第91名。

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1月1日起,济宁主城区就开始实行早晚高峰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政策,并于2022年将免费范围扩大到了兖州区,一直施行至今。据统计,中心城区日均早晚高峰时段内客流量约11.3万人次,其中主城区日均早晚高峰时段内客流量约8.7万人次。2024年,主城区客运量同比增加10.5%,较2020年增长75.4%;2020年济宁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全方式)仅为4.8%,而2024年达到了14.9%,较2020年增加了10.1个百分点。

这一暖心的惠民政策连续多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清单,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济宁市民的出行体验,也为全市公交体系建设的宏伟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交通蝶变,铺就幸福坦途-有驾

近年来,济宁公交事业在各个维度协同发力、全面开花,以城际公交为骨架,城市城乡公交区域覆盖,城际和城市公交有效衔接的都市区公交网络基本成形。从城市到乡村,从日常通勤到特殊人群关怀,处处都有公交发展的坚实印记。

在城市内部,我市秉持“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的理念,积极盘活资源,推进城市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精心打造城区“四纵四横”公交走廊,构建“快、干、支、微”公交线网体系。通过开通元宵节赏灯定制专线、太白湖牡丹园赏花定制专线等特色线路,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针对上班族,推出大站快车和通勤高峰快线,缩短通勤时间,推行“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提升出行便捷性。

为打破城际与城乡公交的地域隔阂,促进区域融合,我市建立起以主城区为中心,辐射近郊乡镇、行政村、大型工矿点的公共交通运营网络体系,城乡公交覆盖范围大幅提升。截至目前,34条城际公交线路纵横交错,554辆新能源公交车穿梭其中,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715公里,大大方便了城市间的往来。在城乡公交领域,济宁市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自2016年起对城乡客运线路及车辆进行改造,如今主城区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率已达100%,351条城乡公交线路如毛细血管般遍布乡村,实现5184个行政村公交全覆盖,曲阜市、金乡县成为省级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交通蝶变,铺就幸福坦途-有驾

惠民服务始终是济宁公交发展的核心落脚点。早晚高峰免费乘车,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公交政策全面落实,公交“一卡通”实现全市15家公交企业公交卡互认互刷,让市民们“一卡在手,畅行济宁”。助学公交更是成为城市的暖心名片,自2020年以来,为41所中小学开通98条线路,日均运营460余个班次,日均客运量1.3万人次,保障学生安全出行,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

如今,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时代浪潮中,全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致力于打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不断拓展公交线路,提升服务品质,优化运营管理,为带动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协同发展贡献坚实的交通运输力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