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近发了个新文件,叫GB 38031-2025,说以后电动车电池得按这个标准来,明年7月开始强制执行。很多人看了觉得,这下电动车该不着火了吧。其实没那么简单,新规确实改了些测试项目,但真出了事未必能全怪标准不够。
新规主要加了三个测试。第一个是热扩散测试,以前电池被加热到爆炸前得提前5分钟报警,现在要求两小时不能爆炸,烟也不能伤人。第二个是快充测试,那些15分钟充到80%的车,得连续充300次快充后还能安全。第三个是底部撞击,用个钢球砸电池底,砸完还得符合安全标准。
不过这些测试条件和现实差远了。比如碰撞测试最高速度才不到50公里,但之前大众和小米的车撞了100公里时速就着火了,按新规算根本不违规。电池本来就是个危险品,高温高压下总会有风险,标准只能提高门槛,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起草新规的全是车企和电池厂,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小米这些公司全在名单里。他们既是制定标准的人,又是要达标的企业,所以标准定得不算太难,大部分企业稍微改改就能过。
还有个冷知识,中国不让某些磷酸铁锂电池专利出口,储能电站也不能用三元锂电池和钠硫电池。这些规定可能跟安全和产业保护有关,但普通车主不太会关心这些。
电池着火有时候真挡不住。比如高温、泡水、老化这些情况,测试里根本没涵盖。就算车企达标了,车主自己乱充电、乱改装,电池照样出问题。
现在买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以为有国标就万事大吉。其实标准只是最低要求,真出了事故,车企不会说“我们符合标准”,车主也不会觉得“我按规矩开”。
安全这事谁也说不准,油车也有事故,电动车也一样。新规能减少风险,但没法完全杜绝。买车的时候看看测试数据,充电别总用快充,定期检查电池,这些小事比光看标准管用多了。
最后说个事,我朋友前阵子充电时车冒烟了,吓得赶紧报修。修车师傅说电池老化是主要原因,跟标准关系不大。所以啊,别光指望政策,自己多留个心眼才是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