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发布新规,汽车年检全面实行“3加6减”,车主更快更省

(文|酒忆童年梦)

取消一年两审后,汽车年检新调整,又迎来了“3加6减”,只为车主更快更省!

我国机动车检验制度迎来新一轮优化调整,在取消15年以上车辆“一年两审”基础上,进一步推出“3加6减”检测项目改革,通过新增重点检测项与简化冗余流程,实现车辆安全性能提升与车主办事效率优化的双重目标。

交通部发布新规,汽车年检全面实行“3加6减”,车主更快更省-有驾

一、“3加”检测项目的技术升级

1. OBD系统深度检测强化

自2025年3月1日起,所有2011年7月后生产的轻型汽油车、2013年7月后生产的重型汽油车及2018年1月后生产的柴油车,需通过OBD系统实时读取车辆故障码。该检测不仅覆盖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等传统项目,还新增对车载诊断系统完整性的校验,若发现永久性故障码或污染控制装置篡改,将直接判定检测不合格。北京、上海等试点城市数据显示,OBD检测强化后,因排放问题导致的道路故障发生率下降23%。

2. 轮胎安全性能精细化检测

新增轮胎花纹深度专项检测,要求使用精度达0.1mm的专业测量工具,乘用车轮胎花纹深度低于1.6mm、商用车低于2.0mm将无法通过年检。同时强化对轮胎气压、磨损均匀性的检查,针对改装轮胎的规格参数与登记信息一致性核查力度提升30%。

3. 底盘悬挂系统动态化检测

引入举升式检测设备,对底盘锈蚀、变形及悬挂系统零部件间隙进行三维扫描式检查。重点核查转向节、减震器等关键部件的疲劳损伤情况,针对10年以上老旧车辆的底盘检测时长增加至15分钟。

交通部发布新规,汽车年检全面实行“3加6减”,车主更快更省-有驾

二、“6减”优化检测流程的效率

1. 外观检测标准放宽

取消对车身轻微划痕(长度<5cm)、车窗贴膜透光率(≥70%)等非安全项目的检查,允许车辆保留合法加装的行李架、脚踏板等装置。但对非法改装(如改色未备案、更换发动机)的查处力度同比提升40%。

2. 灯光检测技术革新

采用智能灯光检测仪替代人工逐灯检查,可在30秒内完成远/近光灯光强、照射角度等8项指标检测,检测效率提升5倍。LED光源车辆通过率达98%,较传统卤素灯提升27个百分点。

3. 冗余检测项目整合

合并车速表误差、电子手刹效能等重复性检测,取消车内噪声、动力性等对实际驾驶安全影响较小的项目。检测项目总数从58项精简至43项,平均检测时长缩短至35分钟。

交通部发布新规,汽车年检全面实行“3加6减”,车主更快更省-有驾

4. 预约服务系统升级

全国90%以上检测站接入“交管12123”预约平台,支持分时段预约与智能排队提醒,试点城市车主平均等待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45分钟。浙江、江苏等地推行“交钥匙”服务,车主可全程在休息区通过手机APP查看检测进度。

5. 费用减免政策落地

宿迁、温州等12个城市试点“信用+年检”模式,对连续3年无违法记录的车主减免50%检测费用。全国范围内取消外观检测费、环保标志工本费等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单次年检成本降低约80元。

6. 新能源汽车分类检测

针对纯电动车新增动力电池安全、高压系统绝缘等12项检测,油电混动车型保留尾气检测。2019年前上牌的新能源汽车首次纳入上线检测范围,但免予OBD检查。

交通部发布新规,汽车年检全面实行“3加6减”,车主更快更省-有驾

结语:此次改革通过“技术升级+流程再造”,实现了安全监管与便民服务的平衡。据公安部统计,新规实施首月全国检测站日均处理量提升28%,车辆一次通过率达89.7%,较旧规提高1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并未放松对重点车辆的监管,营运客车、危化品运输车等仍执行原检测周期,且新增对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功能的抽查。

声明:文章素材及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