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2台销量亮出来时,奇瑞和华为这次联手算是踩准了新能源市场的鼓点。
这个数字放在放在两三年前或许不值一提,但在20244年的中型纯电SUV市场,已经能让不少传统车企眼红。
智界R7这款车有意思,表面上看着像是冲着特斯拉Model Y去的,实则暗地里把BBA的潜在客户都算计进去了。
24.98万起售价,配上空气悬挂和800公里续航,活脱脱是给追求性价比的新中产量身定制的糖衣炮弹。
先说尺寸,这这车比ModelModel Y长了近10厘米,轴距多出6厘米,后排能轻松跷二郎腿。
奇瑞的工程师显然深谙国人买车心理——你可以不坐,但不能没有。
更妙的是车身高度压到1米63,既保留了SUV的视野,又躲过了“方盒子”的土气诅咒。
动力数据最有意思。
纯电四驱版3.9秒破百,比自家S7快了整1秒。
按说这加速够让副驾驶尖叫了,但真实车主反馈最多的反而是“底盘稳得像吸在地面上”。
后来发现玄机在前双叉臂悬挂,这东西往常都是50万万级豪车的配置配置,如今下放到25万区间,算是把同行架在火上烤。
续航方面搞了个田忌赛马战术。
顶配802公里的数字确实唬人,细看才发现才发现走量的其实是667公里版本。
不过用户也够精明,算完账发现多花6万只多买135公里续航,最后最后八成买家都选了中配。
这套路玩得溜,既赚了噱头又不伤利润。
华为的鸿蒙车机系统这次真派上大用场。
销售悄悄告诉我,来看车的70后最关心悬挂,90后倒是对“可见即可说”的语音控制着了迷。
有客户在展厅玩了一下午车机游戏,临走直接下订——这情景放在燃油车时代简直不可想象。
不过最狠的还是智驾系统。
某新势力销售主管私下抱怨:“他们拿L4级的技术卖L2级的价钱价钱。”高速上能自动变道超车车不算稀奇,难的是在城中村窄巷里稳如老司机。
有车主实测从地库到公司全程零接管,结果评论区清一色追问:“交警不拦?”
当然槽点也不是没有。
那个橄榄型方向盘被网友戏称为“撸铁器材”,12.3英寸仪表盘杵在中控台像块墓碑。
更绝的是首批首批车主集体吐槽无线充电板——手机放上去就变暖手宝,后来官方紧急推送固件才才解决问题。
这些细节暴露出传统车企做智能车的通病:硬件堆料够猛,软件打磨欠火候。
销量曲线更有意思。
上市首月破万不奇怪,关键是第三个月还能稳住八千台。
这说明不是靠营销爆火的一锤子买卖,真有持续吸引力。
隔壁某造车新势力的区域经理酸溜溜地说:“华为门店每天人流量够我们卖半个月。”
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智界R7最聪明的反而是主动放弃血拼30万以上市场市场。
26万到32万三个配置卡位精准,刚好避开Model Y的降价镰刀,又杵在BBA纯电车型的定价真空带。
有业内人士算过账,这车硬件成本起码占售价85%,明显是赔本赚吆喝。
但奇瑞和华为要的哪是单车利润?
人家盯盯的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入场券。
消费者现在学精了,既想要新势力的科技感,又怕PPT造车企业突然倒闭。
传统车企背书+科技巨头加持的组合,恰好击中这种焦虑。
有个对比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800公里续航,新势力要吹三页PPT参数,智界销售只要说句“华为电机+宁德时代电池”就完事。
说到说到最后,这车最成功的可能不是那些亮眼配置,而是把“中年人的体面”和“年轻人的躁动”焊在了一起。
毕竟在中国市场,能让岳父和女婿同时点头的车,向来不愁卖。
加油站老师傅现在看见绿牌车都懒得抬头,除非来的是辆挂着空气悬挂的的奇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