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文丨陆鹏鹏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中男女主人公在塞纳河上的一番对话如今一语成谶。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一把4个小时的大火将巴黎圣母院的楼顶焚烧殆尽,再见之时或许是几十年后。
火灾登全球媒体头版头条,世界为之哭泣
巴黎当地时间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造成有着近800年历史的箭形塔尖倒塌,玫瑰窗口损坏,建筑损毁严重,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视频来源:央视财经
本次大火烧了4个多小时,直至当地时间晚上10时许,火势才逐渐减弱。巴黎圣母院文物基金会主任埃里克·费希尔表示,巴黎圣母院大火所带来的损失巨大,重建圣母院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火灾之后,巴黎圣母院登上各大报纸网站的头版头条,全世界主流媒体都在聚焦这一文化遗产的重大灾难。
法国《解放报》头版新闻标题写着“我们的悲剧”;法国《费加罗报》的头版标题是《灾难》两个醒目的字;《法国巴黎人报》则用“巴黎圣母院的眼泪”来描述这一灾难现场。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英国报纸《i》:巴黎圣母院的悲剧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英国《卫报》:巴黎圣母院沦为一片火海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英国《泰晤士报》:拯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英国《金融时报》:大火吞噬了巴黎圣母院
网站方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页醒目地写着“大火蹂躏巴黎圣母院”;《华盛顿邮报》标题为《巴黎圣母院遭受“巨大”损害 法国总统马克龙承诺将会重建》;《纽约时报》标题为《法国总统承诺将会重建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除此之外,日本广播协会、韩联社等媒体也报道了这一重大灾害。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日本广播协会(NHK):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 损害严重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韩联社:巴黎的象征被大火烧毁 世界在“叹息”
火灾的发生让全世界都在叹息,15号当晚,法国总统马克龙赶到现场后表示,“整个国家都感到心情沉痛”,他承诺将发起全球募捐,重建这座美丽的建筑。
舆论之势,胜于火灾
巴黎圣母院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作为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之一,其始建于1160年,耗时一百年时间,于1260年完工,距今约760年历史,每年吸引超过1300万人次旅游参观。
183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以该座建筑为背景创作了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即使未曾到访过实地,很多人也都曾在中学课本中了解过这一教堂。
也正因此,巴黎圣母院火灾消息一出,便刷屏各大社交平台,引起广泛关注。此刻,更多的声音是对巴黎圣母院对火灾的惋惜,并怀念这一消逝的伟大建筑。据据清博大数据显示,在舆论中,此类负面情感的占比高达68.1%。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网络从来不乏异见,正值大部分网友为之惋惜之际,舆论场中出现另一种声音,#圆明园#一话题也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称:“天道有轮回,苍天绕过谁。”并获得了超过两万的点赞。
除了微博端,微信端亦出现了相似的观点,一位为名“叫我金主编”的号主发文《哀悼个屁,巴黎圣母院大火,我很欣慰!》,文章一出阅读量迅速提升,目前该文章已被作者删除,不少网友在文下评论称:三观病态、博出位……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事件发酵后上述观点也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对此央视网评论称,那些拿因果报应来说事的人,其实不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文明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管是圆明园还是巴黎圣母院,它们都凝聚着艺术工匠们的智慧结晶。
文明需要人们铭记,历史也需要人们铭记,不能用某些幌子来遮盖历史,但也不应该打着历史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爱国没有错,但请保持理智。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谁还关注“烂尾新闻”?
从单日的影响力而言,此次巴黎圣母院大火的讨论热度甚至超过了视觉中国和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
据统计,今日微博热搜榜有关“巴黎圣母院火灾”的消息超过15条,排行榜前十中至少有一半是相关的话题,包括#巴黎圣母院大火#、#巴黎市长#、火灾非常严重#、#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瞬间#、#卡西莫多的钟楼没了#、#雨果#、#马克龙宣布重建#等。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虽然有关奔驰的话题仍存在于热搜榜中,但其排名已跌至30开外,关注度远低于巴黎圣母院火灾一事。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在国内舆论场中,除了微博类社交媒体外,新闻APP、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相关报道和讨论也铺天盖地。朋友圈里,用户也纷纷为发布动动态,为巴黎圣母院哀悼。对此有网友戏称,巴黎圣母院一把火,救奔驰于水深火热之中。
巴黎圣母院火线“救”奔驰-有驾
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为舆论的生长提供了自由开放的空间,不少事件引发网友集中关注,成为舆论热点。但随着事件发生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热点事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舆论能在短时间内引爆成为焦点,其衰退速度也十分迅速。当新的热点产生时,网友关注焦点转移,原本的问题未得到解决,由此形成了“新闻烂尾”现象。
今日傍晚,据人民日报海外网报道大火已完全扑灭,与此同时,各大社交平台相关的话题热度也逐渐消退,一如今日早间被网民逐渐淡忘的奔驰车主维权事件。
正如传媒人梁文道所言:“所有参与这些讯息传播的人,并不关心消息的真实,所谓的资讯也不再是资讯,它像是一种看球赛吃的薯片,喝酒时吃的花生米,你无意义地吃,但是它让你有一阵阵很廉价的,又不能说是多美好的一种口腔的快感,它是一种让你起情绪反应的东西。”
END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