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凌晨,某社交平台上的一则动态突然刷屏——零跑创始人贴出单日订单数“3221”的截图,评论区瞬间涌入近千条留言。
这个数字不仅打破品牌成立以来的单日销售纪录,更让行业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那个曾经被视为“陪跑选手”的品牌,似乎正在改写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剧本。
订单量的飙升并非偶然事件。 查看近两周销售数据会发现,从4月7日开始,零跑连续两周达成订单破万的成绩。 特别是第二周新增订单突破1.1万台,日均锁单量较前一周提升约15%。
有渠道商透露,部分门店开始出现展车被直接提走的情况,这在以往的新势力品牌中极为罕见。
C10车型的爆发式增长成为关键推手。 这款定价15-20万元区间的SUV,上市首年就突破10万辆交付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其3月单月销量占品牌总交付量的32%,相当于每天有近400位消费者选择这款车型。
某汽车论坛的热门讨论帖中,有用户直言:“同样的智能驾驶配置,比同级竞品便宜3-5万,很难不心动。 ”
对比今年一季度数据,零跑162.05%的同比增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月交付量不仅同比激增154.65%,环比增幅也达到46.7%。 这种同时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的态势,在经历价格战洗礼的新能源市场显得尤为突出。
有业内人士分析,零跑采用的“全域自研+垂直整合”模式,使其在成本控制上较代工模式品牌具备明显优势。
产品矩阵的持续完善正在强化市场竞争力。 即将亮相上海车展的B01车型,将价格带精准锁定在10-20万元主流消费区间。
从已知参数看,这款新车搭载了激光雷达和高通8295芯片,但起售价或将下探至15万元以内。
某头部汽车媒体人评价:“当其他品牌还在高端市场内卷时,零跑已经用入门级价格卖出了中端配置。 ”
渠道端的反馈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北京某商圈体验店店长表示,近期进店客流中,对比亚迪、大众ID系列感兴趣的消费者占比显著提升。
“很多客户原本预算在25万左右,但发现我们的顶配车型配置相当,最终选择节省8-10万购车预算。 ”这种“降维打击”策略,正在动摇传统合资品牌的基本盘。
不过,快速扩张也带来新挑战。 某汽车投诉平台显示,零跑3月投诉量环比上升23%,主要集中在交付周期延长问题。
有准车主反映,部分热门配色车型需等待6-8周。 对此,品牌方在官方APP公告中承诺,将新增两条生产线以提升产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