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比亚迪海豹泰国卖30万遭群嘲:中国电车出海是实力还是割韭菜?
引言:
132.5万泰铢(约28.37万元)! 当比亚迪海豹EV在曼谷车展亮出价格牌,评论区炸了锅——国内卖17.58万的车,到泰国直接贵了10万,还没高阶智驾! 是技术溢价还是“海外韭菜”太好割? 这场定价风波,揭开了中国电车出海的隐秘江湖。
一、定价争议:国内半价卖泰国?
泰国人买比亚迪海豹要花28.37万人民币,相当于国内顶配价格。 这辆轴距2920mm、续航650km的B级车,在曼谷车展摆出的右舵版本,连顶配都舍不得给激光雷达。 反观国内,同款车不仅可选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版本,入门款还能用13.98万拿下混动版。
更扎心的是价格差:
泰国顶配海豹:28.37万(无高阶智驾)
国内顶配海豹:23.98万(带天神之眼智驾系统)
欧洲同款:32.45万人民币起步,是国内的1.8倍
有网友调侃:“出口车镀了层金? ”其实这背后藏着车企的生存法则——海外建厂、关税、渠道分成层层加码,但敢比Model 3还贵,比亚迪的底气从哪来?
二、配置玄机:砍智驾保利润?
泰国版海豹看似堆料十足:丹拿音响、座椅通风加热、双手机无线充一应俱全,唯独在智驾上“精准缩水”。 国内能实现城市领航的激光雷达和天神之眼系统,到了东南亚只剩基础L2。
这招“差异化阉割”早被玩出花:
欧洲版:宁可涨价也要保留丹拿音响(毕竟老外好这口)
新加坡版:海豹EV卖到129万,照样砍掉智能配置
泰国版:用CarPlay和泰语语音撑场面,智驾? 不存在的!
难怪车评人吐槽:“出口车就像方便面包装——图片仅供参考。 ”
三、市场暗战:比亚迪的东南亚阳谋
盯着价签骂街的人,可能没看懂比亚迪的棋局:
抢右舵市场空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右舵国家,日系车垄断多年。 比亚迪建厂曼谷,狂铺150家展厅,明摆着要虎口夺食。
错位打击特斯拉:Model 3在泰国卖35万,海豹用28万定价卡住中高端——比国产车贵,但比洋品牌便宜。
混动开路+纯电收割:先用宋PLUS DM-i打开市场,再用海豹树立高端形象。 这套组合拳,去年在泰国狂卖5万辆。
再看数据:泰国电动车渗透率已破10%,政府狂补购置税。 比亚迪押注的,是东南亚新能源车的黄金十年。
四、谁在为高价买单?
曼谷街头采访揭露真相:
中产家庭:“比丰田凯美瑞混动便宜,充电比加油省一半”
网约车司机:“M6 EV七座版才卖11万,跑单神器! ”
年轻玩家:“就冲这3.8秒破百,值回票价”
嘴上骂着割韭菜,身体却很诚实——去年泰国人买走近5万辆比亚迪,销量榜前三全是中国车。 这波“真香定律”,连英超球星凯尔·沃克都逃不过,ins狂晒海豹被群嘲“摆拍”,结果三个月后还在开。
结语:
当中国网友为定价吵翻天,泰国人已默默把海豹顶上热搜。 这场争议背后,藏着更残酷的真相:海外市场从来不是慈善场,技术、渠道、品牌缺一不可。 比亚迪敢定高价,是因为吃透了“比日系智能,比欧美便宜”的甜点区。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
“国产车在海外卖得比国内贵,到底是给中国人长脸,还是打自己人脸? ”
(这剧情,真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