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制造之痛:兰州驼铃客车是全国首批合资厂,两度卖身终归广东

“近来,小编梳理了一下我国客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多篇在80、90年代,国内明星客车厂的故事。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的是西北地区,曾经颇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客车品牌,那就是甘肃省的老牌客车厂——兰州驼铃客车。”

01—

功勋企业出身

甘肃驼铃客车厂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在兰州市,创建成立的西北公路局兰州机厂修理部,之后更名为兰州修车厂。

这个工厂的主业是汽车维修,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肩负着国外公路援华物资汽车的保障任务,可以说也是一个功勋企业。

1947年,工厂基于美国雪佛兰卡车底盘改装出了一辆市内公交车,奠定了甘肃省整车制造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兰州修车厂改装的这辆客车,也是甘肃省历史上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02—

上海援建,实力提升

事实上,这家地处大西北的工厂成立以来,技术实力一直都很弱。直到1956年,为援建大西北建设,上海市400多名技术工人带着机器设备,来到了兰州的这家工厂,大大提升了工厂的技术水平。

1961年,工厂更名为甘肃省第一汽车修理厂。作为当时兰州市唯一具备客车修理能力的工厂,每月可以完成100多辆汽车的大修任务,一直效益都很不错。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后,甘肃省内汽车修理厂遍地开花,省第一汽修厂的效益开始下滑。为了扭转经营困境,工厂决定转型生产客车。

甘肃制造之痛:兰州驼铃客车是全国首批合资厂,两度卖身终归广东-有驾

03—

驼铃客车,一炮而红

80年代国内铁路网络尚不完善,公路客运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我国客车制造业的黄金时期。因此,甘肃第一汽车修理厂转型生产客车,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1981年,工厂基于东风汽车EQ140-S5A底盘,研发出了JT662型公路客车,命名为驼铃牌客车。这款客车拥有135匹的马力,最高时速可以达到85km,可以载客33-37人,一经推出便一炮而红。工厂靠着这款车,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之后,工厂又基于东风、解放和北汽的汽车底盘,推出了JT661、GJ1014、JS620等型号的客车产品,并且都很受市场的欢迎。

到了1985年,工厂的整车产量就有400辆了,年产值就突破了1100万元,一年净利润有近130万元。甘肃第一汽车修理厂,也是当时人人都羡慕的好单位。

甘肃制造之痛:兰州驼铃客车是全国首批合资厂,两度卖身终归广东-有驾

04—

组建合资客车公司

1987年,工厂更名为甘肃驼铃客车厂,成为一家专业的客车制造企业。不过好景不长,到90年代初,受市场整体环境的影响,工厂再次陷入经营困难。

不过,驼铃客车很快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90年代初,鉴于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海大众等“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造车模式的成功,我国客车行业也开始进入合资造车时代。1992年,常州客车厂与美国福莱西宝,合资组建中国福莱西宝车辆有限公司,拉开了国内客车合资造车的序幕。

甘肃驼铃客车厂,也是第一批合资造客车的企业,1993年与澳大利亚威德斯实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甘肃威驼客车有限公司。后来业内著名的西安西沃客车(西飞+沃尔沃)、桂林大宇客车(桂客+大宇)也都是成立于这一年。

甘肃制造之痛:兰州驼铃客车是全国首批合资厂,两度卖身终归广东-有驾

05—

再陷困境,两次卖身

然而甘肃驼铃客车厂的威驼客车,并没有像西沃客车、桂林大宇一样大获成功。合资公司组建两年后,甘肃驼铃客车厂还是陷入了停产的地步。

直到2003年,已是国内客车第一梯队的郑州宇通,成为了甘肃驼铃客车的白马骑士。宇通客车完成了对驼铃客车的重组,成立了兰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事实上,兰州宇通在宇通客车的支持下,也曾实现了短暂的繁荣,但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宇通也在2009年撤资。

到了2017年,来自广东的银隆控股接手兰州宇通,发展为现在的兰州广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驼铃客车厂也成为了银隆客车,在兰州的一个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甘肃制造之痛:兰州驼铃客车是全国首批合资厂,两度卖身终归广东-有驾

06—

最后

无论如何,经过两次卖身的甘肃驼铃客车,终于实现了恢复生产,并保住了甘肃省唯一的客车生产资质,现在具备年产2000辆新能源客车的能力。值得的一提的是,今天的兰州广通汽车依然还悬挂“CAMBELL”的品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驼铃客车品牌的延续。

总的来说,甘肃驼铃客车赶上了我国客车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成为第一批的合资客车制造企业,也算是抓住了时代的风口。但是,最终甘肃驼铃客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能成为大浪淘沙后的幸存者,也是甘肃汽车制造业上的一大痛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