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不做增程,真的是为用户好吗?

最近,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在魏牌全新高山预售发布会上放出了一句重磅宣言:“长城汽车打死也不做增程!”这话一出,立马在汽车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穆峰的理由很明确:增程技术虽然门槛低、成本低、开发简单,但在中高速场景下效率低,能量损失大;而长城自家的Hi4混联系统,不仅能在中高速时效率提升13%,在高速爬坡时还能再比增程多提升15%到20%。他觉得,既然有了更好的技术,为什么还要给用户一个“退步”的选择?长城

长城汽车不做增程,真的是为用户好吗?-有驾

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毕竟谁不希望自己买的车用的是更先进、更高效的技术呢?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想从另一个角度聊聊这件事——技术固然重要,可对我们这些开车的人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一、穆峰的坚持有道理,但不完全是普通人的全部需求

穆峰的观点很硬核,他把技术效率摆在了第一位。Hi4混联系统确实听起来很厉害,能智能切换动力模式,中高速直驱效率高,爬坡时还有档位优势。这对那些经常跑高速或者山路的车主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长城汽车愿意花心思研发更复杂的技术,而不是走增程这条“捷径”,从长远看,也是在为中国汽车工业争口气。这种技术自信值得点赞。

但问题来了,我们普通人买车,真的是只看技术效率吗?我觉得不一定。比如我身边很多人,买车主要是上下班代步,周末偶尔自驾游,平时跑的多是城市道路,低速堵车是常态。这种情况下,增程技术的效率其实并不差,甚至可能因为结构简单、成本低,价格更亲民一些。对这些朋友来说,车子好不好开、省不省油、维修方不方便,可能比“中高速效率提升13%”更实在。

二、增程技术没那么不堪,用户需求才是关键

穆峰说增程技术是“退步”,这话有点绝对了。增程车虽然在中高速场景下有短板,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啊。比如技术简单,开发成本低,对车企来说是个快速上马新能源产品的办法;对用户来说,价格可能会更友好,而且在城市低速行驶时,效率也不一定输给混联系统。再加上增程车还能用油发电,跑长途时不用担心充电桩的问题,这对很多普通人来说,是个挺大的吸引力。

我不是说增程技术就比Hi4混联系统好,而是觉得不同的技术适合不同的人。长城汽车把增程一棍子打死,感觉有点像是在追求技术上的“完美”,却忽略了有些用户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完美”的技术。就像吃饭,有人喜欢五星级酒店的精致大餐,有人就觉得路边摊的煎饼果子更香——关键是看你饿不饿,而不是盘子有多高级。

三、技术路线不该非黑即白,应该给用户更多选择

穆峰问:“既然有了最好的架构,为什么还要用退步的技术?”这话听着豪气,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不能两种技术都做呢?长城汽车有实力搞Hi4混联系统,完全可以再留一条增程的路,给那些预算有限或者用车场景不同的用户多一个选择。毕竟,车企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用户,而不是只秀技术肌肉。

技术发展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增程和混联各有千秋。长城汽车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这勇气可嘉,但也不用把增程说得一无是处。用户的需求千差万别,有的追求性能,有的看重价格,有的在意实用性。车企如果能根据市场灵活调整,而不是“一刀切”,可能会更接地气,也更能赢得人心。

四、我的看法:技术自信是好事,但别忘了用户的声音

总的来说,我挺佩服穆峰和长城汽车的技术自信。Hi4混联系统要是真像他说的那么优秀,肯定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也能推动新能源车的技术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也希望长城能多听听普通人的声音,别把增程技术完全否定。技术再牛,最终还是要落地到我们这些开车的人身上。车企与其争论哪条路更“高级”,不如多想想怎么让每种技术都发挥最大的价值,让不同的人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车。

这件事让我挺想跟大家讨论的:你觉得长城汽车不做增程,是真有底气,还是有点太固执了?如果是你,你会选增程车还是混联车?欢迎留言聊聊你的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