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车展,要说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合资品牌那股子“由它去吧”的劲头了。往昔的“销量扛把子”,不是老瓶装新酒,就是一副“爱买不买”的姿态。结果咧?国产车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智能座舱卷成了龙卷风,合资品牌眼睁睁看着地盘一点点被鲸吞,颇有些“煮蛙效应”的况味。然而这届上海车展,风向标似乎拨动了。
合资品牌仿佛醍醐灌顶,不再是黔驴技穷的“油改电”,而是祭出了看家本领。电气化、智能化、本土化,一股脑儿地跟进。雷克萨斯ES玩起了掀背,奥迪Q5L轴距加长,大众也蹚进了增程的浑水,甚至连奔驰都端出了中国特供的长轴纯电CLA。这阵仗,颇有几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的意味。
关键是,这波“逆袭”真能奏效吗?
平心而论,合资品牌也并非一无是处。品质基石,品牌背书,这些都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大众的底盘功夫、宝马的操控基因、丰田的可靠口碑,这些都是消费者心照不宣的。但症结也在此,过于“经典”,反倒成了桎梏。
就拿智能化来说,本土车企已经把语音交互、自动驾驶鼓捣得天花乱坠了,合资品牌还在用着“石器时代”的车载系统。用户体验断崖式下跌,谁还愿意为你的情怀买单?
更要命的是,合资品牌真的摸透了中国消费者的脉搏吗?过去总觉得“我造什么,你吃什么”,现在时过境迁,消费者要的是千人千面、量身定制。奥迪Q5L轴距拉长,智能座舱升级,这些都是可喜的端倪,但仅仅是“听见”还不够,还得真正“领会”。
还有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大众这种曾经对增程技术嗤之以鼻的品牌,如今也开始“口嫌体正直”了。这背后折射的是啥?是市场铁律的无情,也是合资品牌放下身段,俯身本土化的决心。毕竟,面子是做给旁人看的,销量才是真金白银。
然而,单凭技术和配置的堆砌,就能让合资品牌咸鱼翻身吗?恐怕没那么乐观。现在的Z世代,买车不仅仅是通勤,更是生活方式的延展,是社交硬通货。你得让他们觉得,开你的车,倍儿有面,倍儿有范儿,还得倍儿有意思。沃尔沃S90,这次改款就颇具巧思,在一众比拼参数的对手中,它反其道而行之,走了一条“佛系豪车”的路子。不跟你卷屏幕尺寸,就比内饰格调,比品牌调性。这种差异化打法,没准能俘获一批崇尚“遗世独立”的消费者。
归根结底,合资品牌要绝地反击,关键在于“人设重塑”。不能总想着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得重新定义自己的品牌内核,找到新的增长极。这好比一个过气偶像,想要重回巅峰,就得放下身段,回炉重造,找准适合自己的新戏路。
单从这届车展来看,合资品牌的确是拿出真本事了。但这场“反击战”才刚刚鸣锣开场,鹿死谁手,还真不好妄下定论。毕竟,消费者才是最终的仲裁者。而他们的选择,往往是最掷地有声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