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60领衔上海车展?这么硬核?

EZ-60领衔上海车展?这么硬核?-有驾

在2025年上海车展开幕前夕,长安马自达以一份由“车身同源2000MPa超高强度钢板”打造的邀请函引爆舆论。这份被媒体称为“最硬核邀请函”的物件,不仅因其材料工艺的极致——抗拉强度达2073MPa、12道涂层工序的漆面质感,更因其与马自达一贯低调的品牌调性形成强烈反差。

这一高调动作的背后,是马自达试图通过EZ-60这款新能源SUV,向市场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这家以“小而美”著称的日系品牌,正在以技术硬实力为矛,刺破电动化转型的迷雾。

然而,质疑声随之而来:这是否只是营销噱头?EZ-60的“硬核”是否足以支撑其成为车展焦点?抑或折射出合资品牌集体转型下的车展含金量稀释?

EZ-60领衔上海车展?这么硬核?-有驾

邀请函的材质在“内涵”技术实力?

这次众多媒体收到了来自马自达的钢制邀请函,从形式上来讲,足够有分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在“内涵”EZ-60的车身采用的2073MPa超高强度钢,据说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40%抗拉强度,同时通过8.2%的均匀延伸率实现轻量化与安全性的平衡。如果是真的,那就确实很牛!

仅仅是车身硬核肯定不够,这年月用个高强度钢就想领衔一个国际A级车展?我说它没有什么过多的技术含量,大家不会反对吧。

还是据说,EZ-60从设计、材料再到工艺都有不同层度的进化和革新。

作为一个从业20多年的汽车媒体人,我更关心的是EZ-60究竟有什么真正的硬核实力?

结合相关信息,EZ-60采用了未公开品牌的4纳米制程芯片,各项参数虽然没有曝光,但是初步估计应该足以对标新势力的旗舰车型;至于什么纯电续航600km和增程续航1300km,这类数据,说实话我有点麻木,具体原因就不用赘述了。甚至还有媒体认为它的超高热效率,可以弥补用户的“补能焦虑”,我认为这是纯属扯淡。反倒是,EZ-60摒弃“油驱直连”的过渡方案,选择彻底以电驱为核心的驱动模式,从坚持电动线路和驾驶质感上讲,还是值得关注的。

EZ-60被认为是合资阵营的觉醒与的开端?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合资车再不发力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在这一背景下,EZ-60的“硬核”并非孤例,而是合资阵营技术储备集中释放的缩影。本届上海车展奥迪E5 Sportback搭载华为智驾,大众ID.ERA以全尺寸增程SUV冲击40万元市场,别克GL8陆尚以1420km综合续航重塑MPV格局,看上去都挺厉害。

其实,就目前为止,如果一定要说EZ-60领衔上海车展,个人认为它还没有这个实力,不过媒体同行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我想跟它16万-22万元的预售价对标特斯拉Model Y不无关系。我个人认为,以现在马自达的品牌力,这个价格对标下特斯拉就算了,代表合资品牌对国产新势力发起“配置围剿”恐怕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我更愿意相信,EZ-60的高调折射出的是车展影响力的式微,这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必然,如今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千差万别,唯独不缺一个车展。

“小众信仰”到“大众破圈”的转型阵痛
马自达曾以“价值营销”坚守燃油车时代的个性标签,但在电动化浪潮中,这种策略显露出局限性。2024年其中国市场份额不足0.5%,EZ-6轿车销量亦未达预期,虽然我还是很看好这款车。EZ-60的激进姿态,实则是品牌从“工程师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艰难转身。其10元订金每日膨胀的预订策略与年轻化设计,均在试图打破“技术宅”的刻板印象,拥抱更主流的消费群体。这一点,我认为还是值得肯定,毕竟收益的还是消费者。

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EZ-60是基于长安EPA平台开发,与深蓝S07共享三电系统,这种“技术借力”虽加速了研发进程,却也可能稀释马自达的品牌独特性。

此外,其超高强度钢与复杂漆面工艺带来的成本压力,能否在16万-22万元的价格带中实现盈利,仍是未知数。若定价失守,或将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时,EZ-60能否将“硬核技术”转化为“硬核销量”,不仅取决于产品力本身,更关乎马自达能否在品牌调性、成本控制与用户运营间找到新平衡。可以肯定的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生存法则将被重新定义——要么以技术重塑价值,要么在妥协中沦为陪跑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