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汽车的命运,正悬于新能源行业剧变与自身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当前困局并非终局,其翻盘的可能性仍藏在三个关键变量中。
首先,技术沉淀尚未完全贬值。尽管资金链承压,但恒大汽车已投入超500亿元构建的天津、上海、广州生产基地,以及通过收购获得的轮毂电机等核心技术,仍是其翻盘的重要筹码。特别是与腾讯联合开发的H-SMART OS智能网联系统,在测试阶段展现的L4级自动驾驶潜力,可能成为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
其次,产业政策东风仍在延续。2023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延续至2027年,叠加住建部推动的社区充电设施全覆盖政策,为恒大汽车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期。其"恒驰"系列若能在800V超充平台等基础设施适配性上实现突破,或可借势打开二三线市场。
但决定性因素在于战略重心的调整。恒大汽车需要从"规模叙事"转向"现金流优先",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恒驰5、恒驰7两款已完成工信部申报的车型量产交付。参考蔚来早期"代工+用户运营"的轻资产模式,或可通过与国能汽车等具备生产资质的厂商合作,以最小成本重启造血功能。
这场翻身仗的胜负手,或将取决于能否在12-18个月内实现三个里程碑:完成首批1万辆订单交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至80%、引入不少于200亿元的产业资本。新能源汽车赛道尚未终局,但留给恒大汽车的时间窗口正在加速关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