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这场“鹅腿奇遇”,颇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味。一边是互联网圈里响当当的人物,另一边是自带烟火气的“草根红人”,这俩人撞到一块儿,话题度瞬间拉满。但剥开这层热闹的外壳,这事儿背后的味道,却有点耐人寻味。
说白了,这就是一出“投喂秀”引发的“吃瓜盛宴”。卤鹅哥想“搏出位”,这事儿倒也无需讳言。现今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谁不想寻摸点机会,在公众面前刷刷存在感?症结在于,他选择的这招,未免有些…用力过猛,甚至略显莽撞。拎着油腻腻的鹅腿就往前冲,且不说有没有惊扰到大佬,这现场秩序和安全,又该由谁来兜底?
当然,也许有人会辩解,卤鹅哥只是性情中人,想表达对周鸿祎的敬仰之情。问题恰恰在于,表达“仰慕”的方式,并非只有这一种。非得在众目睽睽之下,采用这种略带侵扰性的“献礼”,图个啥?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那点虚妄的“流量”。
这让我联想起之前窥探到的一组数据,如今在那些短视频平台上,为了攫取眼球,各种匪夷所思的桥段层出不穷。仅凭此一隅,便足以窥见“流量”这玩意儿的蛊惑力有多大。人们为了追逐“流量”,愿意付出多少代价?又会突破多少伦理的底线?
置身于周鸿祎的境地,恐怕也颇感无奈。突遭“鹅腿袭击”,换作是谁,恐怕都得一时语塞。但大佬终归是大佬, 还要兼顾颜面,不能率性而为。所以,只能堆起笑容,打个哈哈,说日后有机会去山城拜访荣昌江哥。这番话听来滴水不漏,实则,也算是一种委婉的谢绝吧。
那么,那些对卤鹅哥的举动嗤之以鼻的网民,他们的槽点又在哪里呢?他们反感的,恐怕不仅仅是卤鹅哥的“投喂”行径, 更是那种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的姿态。坦白讲,大家觉得他格局小了,有损“网红”这个群体的整体形象。
与大众的固有认知相悖, 对“流量”的追逐本身无可厚非。毕竟,“流量”即金钱,即资源。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如何去追逐?是以诚挚的触动人心,还是以哗众取宠的行为博取关注?这其间的界限,可是天壤之别。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咎于个人修养问题时, 是否忽略了更为深远的社会成因?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人, 宁愿冒着被口诛笔伐的风险,也要去“蹭流量”?是因为其他的上升通道,太过逼仄了吗?在这个时代,想要脱颖而出, 谈何容易。而“网红”这条路, 似乎门槛最低,也最有可能一夜成名。
当然,我并非想为卤鹅哥的行为开脱。只是想表达,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个人品德的缺失。很多时候, 是社会结构的痼疾,在暗中推波助澜。
老实说, 卤鹅哥这档子事, 让我想起几年前甚嚣尘上的一个词——“审丑”。为了博得眼球, 有些人甚至不惜自毁形象, 卖惨扮丑, 乃至触碰道德的红线。这种现象,说到底, 是一种病态的“流量至上”的畸形价值观。
周鸿祎最后那句看似客套的“改天去重庆”,与其说是给卤鹅哥一个台阶下,不如说是他想借此传达一种处世态度: 流量固然重要, 但优质才是王道。唯有真正具备价值的输出,方能赢得长久的青睐和尊重。这或许才是他真正想要传递的信息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