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

固态电池的倒计时还有500天,上汽集团已在准备量产半固态电池的车型,看似新能源转型势头强劲,然而实际效果却非常有限,正如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看似动作频频,结果却原地踏步”。

7月的车辆销售数据发布,上汽集团遭受沉重打击,2024年7月,该集团产车237,524辆,年比年下降42.57%,销量为251,484辆,同比减少37.16%。

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有驾

详细分析销量,发现除了智己汽车外,各分支的销量均有下降。其中,上汽大众7月的批发销量为81,000辆,年比下降18.18%,1至7月的累计销量为593,000辆,同比微降1.53%。上汽通用7月的批发销量仅为15,000辆,同比大跌82.42%,1至7月累计销量为240,600辆,同比下降55.14%。上汽通用五菱的7月销量为76,000辆,同比下滑31.72%。

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有驾

自主品牌的销量下降对上汽集团来说是一大打击。7月份,上汽乘用车销售了50,300辆,同比减少29.95%,前7个月累计销量385,100辆,同比减少20.19%;上汽大通7月销量为14,300辆,同比减少23.34%,1至7月累计销量为110,600辆,同比下降11.3%。

智己汽车则是一大亮点,7月销量达到4,180辆,同比激增142.74%,1至7月累计销量为26,600辆,同比增长131.34%。但智己汽车的销量基数较小,其增长虽显著,但难以对上汽集团总销量产生较大拉动,其月销量仍仅为几千辆。

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有驾

上汽集团对于转型的决心是明显的,他们早已意识到不能依赖合资品牌,必须强化自主品牌。但问题在于,上汽的转变反应稍显迟缓,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它未能有效整合资源,也未能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

目前,上汽集团拥有多个自主子品牌,包括大通/名爵/荣威/飞凡/智己等。除大通主营商用车外,其他品牌的市场界限模糊,名爵和荣威虽主打燃油车市场,但也同样推出新能源汽车,两品牌的车型在设计和品牌上有所不同,但基本属于同一平台的产品。

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有驾

新能源子品牌中,飞凡与智己的定位差异不明显。例如,飞凡RC7、飞凡R7、飞凡F7、智己LS7与智己L7等车型,即使是行业内部人士,未经查询也难以明确这些车型的区别,更不用说普通消费者了。

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有驾

品牌与产品之间的高度重叠造成了严重的内耗。虽然其他汽车品牌也采用类似的策略,但他们的车型销量好,能够通过推出新车型抢占市场份额。而上汽集团面临的是销量低迷,新车型推出反而使消费者更加迷惑,形成了恶性循环。

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有驾

至于营销问题,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比较上汽与长城、广汽、比亚迪、理想、蔚来等品牌的营销费用,你会发现意外。2023年,上汽的营销费用高达114亿,而蔚来只有7亿,长城40亿,广汽30亿,比亚迪42亿,长安17亿,理想11亿。然而从营销效果来看,上汽的表现显然不及其他品牌。

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有驾

上汽作为国企,其营销方式不能太过激进,这与民营企业形成对比。但这不能成为上汽营销不力的借口。上汽集团在营销方面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进一步讨论。

转型失利销量暴跌!上汽自己“埋的雷”,最终还是爆了?-有驾

不可否认,上汽的许多产品被低估了,如飞凡F7和智己L6等都是出色的车型。但遗憾的是,上汽集团在自主品牌和研发方面的初期投入不足,让消费者形成了上汽技术力量不足,仅是外国品牌代工厂的印象。当发现依赖合资车型不再可行,新能源时代需要迎头赶上时,又受到了不佳的营销能力的拖累,上汽的问题,确实难以归咎于他人。

#深度好文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