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又赢了,但这次,赢得不只是面子!

Q1销量榜一出,我的朋友圈又开始刷屏了:“宝马又赢了!”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剧情,熟悉的“BBA三国杀”,但这次的赢法,和以往有点不一样。

以往我们看BBA拼销量,说白了就是谁油车卖得多,谁渠道够广,谁优惠够狠。

但今年,宝马能坐稳王座,是靠着新能源把自己又往上抬了一截——真不是靠祖传“3系+5系”那点家底撑场面了。

所以这次,我不打算说“宝马NB”,我想聊聊,它为什么还能NB。

宝马Q1全球卖了52万辆,新能源贡献了8万多辆

宝马又赢了,但这次,赢得不只是面子!-有驾

来,上数据:

• 宝马品牌Q1全球销量:520,142辆

• 其中新能源车型(含纯电+插混):82,700辆

• 新能源同比增长:32.4%

你可能会说:8万辆听着也没啥了不起,新势力随便一个月就搞出来了。

但别忘了,这可是宝马——那个卖了100多年油车的老牌豪华厂,一边卖燃油稳稳赚钱,一边新能源还能搞出两位数增长,这才是难得的事儿。

关键是:奔驰和奥迪这会儿还在磨叽着“转型太快怕伤身体”,宝马已经提前杀进新能源赛道,并且跑出了成绩单。

说白了,别人嘴上讲转型,宝马是脚下真跑。

宝马新能源,不靠大屏堆料,它靠“老底子”杀人

我是个对电车不太容易心动的人,试驾过不少所谓“爆款”:有的转向虚得跟打游戏一样,有的悬架弹跳堪比广场舞,有的油门一踩窜得飞起,一松就头晕……

直到我开了台宝马i4。

那感觉像什么?

像你以为高考之后生活就全是混吃等死,结果又遇到了个“斯巴达式”的研究生导师——规矩、有章法、又让你服气。

宝马又赢了,但这次,赢得不只是面子!-有驾

宝马的电车,有个让人惊喜的点:它还是宝马。

• 没有堆一堆无用科技吸睛,但每个细节都透露着“我知道你在开车”;

• 底盘质感依旧在线,开高速能让你忘掉这是电车;

• 油门、刹车线性,方向盘不会虚浮,操控感还在。

它不炫技、不作秀,但开完之后你会明白一句话:

“驾驶这事儿,宝马是有底蕴的。”

这跟很多新势力拼命堆料完全是两个思路。

他们造的是“电子产品”,宝马造的,是“驾驶工具”。

为什么宝马这波新能源能起飞?我总结了三点

第一,品牌信任感强。

别看现在年轻人爱玩新势力,但真要掏30万买车,问问父母、丈母娘、单位领导——“买啥电车靠谱?”十个里有八个会说宝马。

品牌认同感和保值率是老一辈人决策的命门,宝马赢了。

第二,转型姿势优雅。

不是一拍脑门“油电同价”,不是搞几个换壳车草草上线,宝马是老老实实上新平台——Neue Klasse(新世代),从底层架构、三电系统到智能座舱,全套革新,一次性解决问题。

而且时间点卡得准:2025年全球首发。不是太早犯错,也不是太晚被淘汰。

第三,油车卖得稳,新能源才有资本搞。

别忘了,宝马燃油车基本盘依旧很硬——

3系、5系、X3这些全球热销车型还在卖命回血,电动车这边才能轻装上阵,不靠新能源吃饭,就能专心搞体验。

宝马又赢了,但这次,赢得不只是面子!-有驾

所以宝马电车跟新势力最大区别就是:

人家不是“生死一搏”,人家是“步步为营”。

有人说,宝马新能源卖得好,是因为同级没对手?

这话对一半,错一半。

对的地方在于:奔驰EQ系列是真拉胯,奥迪e-tron系列也不温不火,宝马这一波在35-45万级区间,几乎实现了降维打击。

• iX3打家庭用户,口碑和舒适性都不错;

• i4打操控党,确实开着爽,颜值也在线;

• iX/ i7打高端商务,虽说不便宜,但那种沉稳科技感,确实打动人群。

错的地方在于:不是没对手,而是对手不够努力。

别忘了蔚来ES6、理想L7、小鹏G6这些国产车现在也越来越能打,宝马能赢,是因为它真的不摆烂。

你看看隔壁奔驰EQB,那方向盘手感简直像在拨开热水袋;奥迪Q4 e-tron,刹车踏板虚得像小时候踩空气球。

这就是差距。

写在最后:宝马赢,不是靠玄学,是靠底气

有些车赢在广告、有些车赢在补贴,但宝马这波赢,是靠技术底气和用户口碑硬杠出来的。

尤其是电车市场这么卷的当下,它能把自己从传统豪华车主力用户里拔出来,顺利过渡到新能源用户群体里去——这,比销量数字还重要。

当然,宝马新能源也不是没有缺点:

• iX3内饰确实有点油车味儿,没那么“未来感”;

• i4空间不算宽敞,后排压抑;

• 新世代平台还没落地,观望党还是居多。

但总体来看,宝马至少在说:我没躺平,我不讲情怀,我真做电车。

这年头,能做到这三点,已经赢了一大半。

你会考虑买一台宝马电动车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更看重配置堆料,还是“驾驶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