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家庭必备的高端消费品。购买汽车时,除了价格因素外,安全性无疑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汽车作为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汽车品牌和型号,如何挑选一款既符合心意又具备卓越安全性能的汽车,成为了每位购车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流传甚广的调侃:开车千万别撞比亚迪,转弯时也要小心雪铁龙。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原因就在于比亚迪汽车出色的结实程度。在多次车祸中,比亚迪汽车总能保持较好的状态,而与之相撞的车辆则往往惨不忍睹。因此,比亚迪赢得了‘公路坦克’的美誉。
‘公路坦克’这一称号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源于汽车碰撞测试的高分表现,更不是比亚迪车迷们的自我吹嘘。这一美誉是比亚迪汽车在一次次实际车祸中凭借出色表现赢得的。客观来说,尽管比亚迪在2010年左右因F3车型的小有成就而曾背负过以次充好的骂名,但这也促使比亚迪更加专注于汽车的安全性能。
受到负面评价的影响,比亚迪开始致力于提升汽车安全性能,直至S6车型的问世,才使得比亚迪真正赢得了‘公路坦克’的美名。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少数汽车企业会自建碰撞安全实验室,因为这是一项成本极高的投入。
如果不考虑场地和设备的巨大投入,仅耗材方面的花费就十分惊人。例如,碰撞测试中使用的测试假人,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个假人的价值都高达数百万元。这是因为碰撞测试不仅需要观察外部结果,还需要通过这些假人来收集大量内部数据。
整车的碰撞实验室能够满足各类车辆(≤5吨)的碰撞试验需求,开展时速高达120km/h以内的所有碰撞试验。无论是CNCAP/CIASI还是IIHS等权威测试机构,都无法在如此高的速度下进行测试,这充分显示了比亚迪对安全性能的严谨态度。
众所周知,比亚迪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底蕴。这两类车型都需要考虑电磁干扰以及电磁辐射对驾乘人员的影响。因此,达到高标准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在长期的市场验证中,比亚迪的乘用车和商用车从未出现过任何与电磁兼容性(EMC)相关的问题。
比亚迪的车型均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这是一种常见的车身结构类型。它不同于传统的冲压铆接结构,而是由矩形管组成的网格型封闭结构。这种结构使得车身在承受载荷时能够保持稳定平衡的状态,而车架本身则主要作为发动机和底盘总成的安装基础。
承载式车身结构具有优异的整体弯扭刚度,但由于需要保证车身的刚度,因此这种车身结构较难进行改装。以比亚迪上一代唐车型为例,其防撞梁采用轧制钢板制成,厚度约为1.6mm。尽管从防撞梁的厚度和长度来看并不算特别突出,但唐车型在抗撞性能方面却表现卓越。
这主要得益于比亚迪唐的防撞梁直接连接在车身纵梁上,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唐车型在碰撞时能够更有效地分散冲击力,从而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这也是比亚迪唐被誉为‘公路坦克’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这种结构在低速碰撞时虽然具有优势,但在高速碰撞时可能会导致纵梁变形。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吸能盒就像是我们人体骨骼之间的软组织,起到连接和缓冲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层软组织,虽然骨骼本身看起来坚硬无比,但在受到冲击时骨骼之间会直接摩擦碰撞,最终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
因此可以说比亚迪汽车在安全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其防护设计不仅考虑周全而且相当到位,充分保障了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这种对安全性能的极致追求也使得比亚迪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相比之下同级别的合资车在安全性能方面往往难以望其项背。
总的来说比亚迪对于设计和制造的态度足够严谨和专注,其车辆在行驶安全、电磁环境标准以及NVH对驾驶体验的影响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和升级。因此‘公路坦克’这一评价对于比亚迪而言可谓恰如其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技术实力更是首屈一指。
目前比亚迪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营销和产品规划方面。例如其DMP系统虽然专注于高性能表现但并未完全契合主要消费市场的需求,而价格适中、性能稳定的DMi插电式混动车型则更受市场欢迎。科技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相信未来随着比亚迪营销团队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汽车品牌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和不可限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