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战鼓未歇,各家车厂便急不可耐地亮家底,恨不得将看家本领全盘托出。上汽集团近来这番操作,颇有几分玩味。前脚刚与华为歃血为盟,推出“SAIC尚界”,后脚就急忙澄清,智己才是“嫡长子”,是“心头肉”。这波啊,这波属实是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要说上汽是不是在玩“广撒网”的戏码?依我看,此事需抽丝剥茧,细细掂量。
先聊聊这个被捧上天的“嫡长子”智己。彼时上汽可是下了血本,砸锅卖铁,又是输送技术,又是倾注资源,铁了心要将其打造成高端电动车的金字招牌。这些年,智己倒也未辜负期望,销量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扬帆出海,在海外市场也崭露头角。王晓秋那番话,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智己的期许。他说智己是“技术先锋”,要反哺集团技术池;是“拓荒者”,要攻克20万以上的价值高地。这定位,可谓是雄心壮志。
然鹅,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既然智己是“掌上明珠”,那横空出世的“SAIC尚界”又作何解?莫非是“庶出”,亦或是“备选方案”?且慢,不妨听听贾健旭怎么说。他强调上汽是“倾囊相授”,集结全产业链资源,倾注技术,构建生态,只为成就智己。所有的前沿技术,都会在智己车型上率先应用。这番话语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智己是上汽的“先遣部队”,是技术革新的急先锋。
如此看来,脉络逐渐清晰。智己与尚界,极有可能走的是“高低搭配”的棋局。智己负责攻坚高端,展现实力,拔高品牌格调;尚界则可能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大众市场,走高性价比路线。这好比一支足球队,既需要梅西C罗这般的超一流球星,也少不了能跑能抢的实用型战将,方能克敌制胜。
然而,这种“广种薄收”的策略,当真稳妥吗?须知,当下新能源车市,厮杀之惨烈,堪称“修罗场”,各家车企都磨刀霍霍,恨不得将竞争对手卷入无底深渊。上汽骤然间祭出如此多的品牌,会不会导致资源涣散,最终哪个品牌都无法形成足够的竞争优势?
更何况,这种“内卷式”竞争,极易滋生内耗。恰如一个大家庭,若兄弟姐妹众多,资源分配不均,便容易龃龉丛生。上汽旗下的各个品牌之间,会不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彼此掣肘?这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上汽这般布局,自有其盘算。毕竟,狡兔尚有三窟,多方布局总胜过孤注一掷。再者,不同的品牌可以覆盖差异化的细分市场,满足形形色色的消费者需求。
不过,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最为关切的莫过于产品与服务。无论是智己,抑或尚界,还是其他什么界,只要能拿出货真价实的好东西,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那才是制胜之道。倘若只是玩弄概念,炒作噱头,最终恐怕只会落得一场空。
因此,上汽的未来,不在于高喊口号,亦不在于玩弄花样,而在于脚踏实地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创新。唯有真正掌握了核心科技,方能在风云诡谲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至于“嫡长子”还是“庶出”,其实并非关键,关键在于,能否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出行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