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4月21日 针对各大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营销中的各种过度营销、虚假宣传行为监管层密集出手堵塞监管漏洞。
21日午后、中汽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先后发布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两大协会指出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组合驾驶辅助(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进一步引导企业强化自律意识,践行质量承诺与安全责任,构建良性发展生态,推动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安全推广应用。
中汽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出三点倡议:
1.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企业应加强能力建设,健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产品安全设计,明确系统功能边界与安全响应机制;合理设计人机交互方式,确保信息提示及时并易于理解;开展充分的研发、测试与生产管理,持续保障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质量安全。
2.规范营销宣传行为。企业应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对已发布的失实信息应及时澄清并整改,主动承担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3.切实履行告知义务。企业应建立面向用户的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告知机制。全面告知驾驶员责任、系统基本信息、正确使用方式和应急处置方法等核心内容,确保用户清晰认知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的本质区别,共同筑牢道路安全防线。
监管层密集出手
值得注意到的是,针对车企在智驾营销过程中各种乱象,最近监管层密集出手。
4月16日晚间,工信部发布重磅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本次推进会,工信部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重点关注事项。
此次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17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交通言究社”近日发表《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一文,提到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并揭示其原因——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文章指出,部分驾驶人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智能辅助驾驶乱象不断
近日智能辅助驾驶等乱象不断。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驶过程中发生严重事故,致三名女生死亡,而事故车辆又是热门车型小米SU7,使得这起事故引起了大量关注。
其中一名遇难者的母亲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车祸发生时车辆正处于智能驾驶状态,而她先前曾多次告诫女儿别迷信智能驾驶,但被女儿反驳称智能驾驶很安全。
4月1日中午小米汽车官方发布的事故情况也提到:事故发生前该车辆处于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状态,以每小时116公里的时速持续行驶。小米汽车表示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每小时97公里。
虽然最终的事故结论需等待相关权威部门的公布,但智能驾驶在此次事故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开始广泛普及的背景下,确实应该引发我们的深思。
4月9日,有网友发帖称,其搭乘顺风车时发现,司机在高速上开启辅助驾驶后直接脱手,还剪指甲、抽烟。“车速大概100码,司机一直是开一会,手就离开一会儿,还抽了根烟,有点害怕。”该网友表示。对此,嘀嗒出行回应称,“目前该车主账号已被平台封禁”。
智驾成各大车企必争之地
目前市场主流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多为L2级到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明确其“安全边界”,在研发、营销过程中严守“安全红线”,已成为关乎行业未来发展的头等大事。
根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数据,2024年搭载国内L2及以上功能的新车上险量为1309.4万辆,同比增长31.5%;渗透率为57.3%,同比增加10.0%。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已实现L2功能全系标配。
智驾已经成为各大车企必争之地。
2月10日,比亚迪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推出了三套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将高阶智驾打入7万内才车型。其实就在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发布会的前一天,长安就打响了“全民智驾”第一枪,将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下探至10万元,宣布要共启“全民智驾元年”,而且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同一天,零跑也打出了“智驾全民化”的旗号, 宣布了接下来10-15万级别的零跑B10也要搭载激光雷达。
如今在各大车企疯狂跃进之后,监管层的规范来了。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大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