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主们,你们的爱车即将变成一个个移动的“充电宝”!近日,深圳正式成为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这意味着新能源车不仅能充电,还能在需要时将电能反送回电网,每反送一度电最高可赚3.6元。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为车主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更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就在3月28日,深圳启动超大规模的V2G(车网互动)实测,全市超760个充电场站的1.8万个充电桩、超过1.7万车次参与互动,互动电量达8.8万度。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示范站点之一的莲花山超充站,单日放电量突破1.3万度,相当于30多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车网互动技术的可行性,也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当天,深圳全市新能源车车主都可以把富余电量反送回电网,每反送1度电可获得4元,与低谷期充电1度花费0.4元比,相当于每返送1度电赚了3.6元差价,当然,这是在最理想的峰谷状态下的收入,实际可能有所差异,例如深圳车主林先生在莲花山超充站反向放电13.8度净赚近10元。
这一差价不仅为车主提供了额外收入,也为储能投资开辟了新方向,一场改写能源格局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对车主而言,V2G带来的收益已从理论走向现实。杭州车主郑城通过夜间“谷电”充电、白天“峰电”放电,单次放电60度可兑换200元礼品;安徽车主参与V2G项目,年均收益超1300元,相当于“终生免费充电”。
对电网而言,江苏试点中1277辆汽车参与错峰充电,单日削峰电量达1.7万千瓦时,可满足2100户家庭用电。这种“削峰填谷”的能力,使电网无需再为50小时的年度峰值负荷投入巨额基建,仅深圳试点预计即可节约电力投资超万亿元。
尽管前景诱人,但V2G车网互动仍面临三大挑战:
1、技术瓶颈:双向充电桩成本高达300-500万元/座,且需改造电网接口;
2、商业模式:电价差激励不足、收益分配机制不明晰;
3、认知障碍:车主担忧电池寿命(实测显示浅充浅放对电池损耗极小)。
虽面临挑战,不过目前破局之道已现端倪。山东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形成动态电价,深圳试点“充储放一张网”,重庆建立V2G地方标准体系。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要求试点城市2025年底前提交总结,为全国推广铺路。
全部评论 (0)